“仍逢靳尚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仍逢靳尚祠”全詩
跡在人亡處,山空月滿時。
寶瓶無破響,道樹有低枝。
已是傷離客,仍逢靳尚祠。
分類:
作者簡介(顧況)

顧況(約727—約815)字逋翁,號華陽真逸(一說華陽真隱),晚年自號悲翁,漢族,蘇州海鹽橫山人(今在浙江海寧境內),唐代詩人、畫家、鑒賞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詩嘲諷得罪權貴,貶饒州司戶參軍。晚年隱居茅山。
《題歙山棲霞寺》顧況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歙山棲霞寺》是唐代詩人顧況創作的一首詩詞,描述了明征君(陳后主)的舊宅,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和對歷史的沉思。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明征君舊宅,
The former residence of Ming Zheng Jun,
陳后主題詩。
A poem dedicated to Chen Hou Zhu,
跡在人亡處,
The traces remain where people have gone,
山空月滿時。
While the mountain is empty and the moon is full.
寶瓶無破響,
The precious vase makes no sound,
道樹有低枝。
The trees by the path have low branches.
已是傷離客,
Already a sorrowful departing guest,
仍逢靳尚祠。
Still encountering the temple of Jin Shang.
詩詞通過描述明征君(陳后主)的舊宅來展示了逝去的時光和歷史的變遷。明征君是指陳后主,他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最后一位君主。在詩中,作者提及了明征君的舊宅,借此引發對過去的回憶和對逝去時光的思考。
"跡在人亡處,山空月滿時"表達了時光的流轉和人事更迭。雖然人已離去,但他們留下的痕跡仍然存在,將人們與往事連接起來。詩人以"山空月滿"形容明征君的舊宅,強調了時光的流逝和歷史的變化。
"寶瓶無破響,道樹有低枝"用于描繪明征君舊宅的景象。寶瓶是指寺廟中的佛瓶,但已經沒有聲音,表達了它不再活躍的狀態。道樹是指宮廷或者宗廟中祭拜神靈的樹木,樹枝低垂,象征著宮廷的衰敗和荒涼。
"已是傷離客,仍逢靳尚祠"表達了作者與明征君一樣的情感。已經是離別的客人了,但仍不時地遇到靳尚祠。靳尚祠是指靳尚演(字稱靳文石),他是陳后主的一位重要臣子,被賞識并被封為yuǎngòng。詩中的"靳尚祠"可以理解為歷史中的遺跡和世事的變遷,暗示著歷史的持續發展和人事的更迭。
總的來說,此詩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和對歷史的沉思。通過描繪明征君的舊宅和相關的景象,詩人表達了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時光流逝的思考。詩中融入了對歷史人物和遺跡的描寫,以展現歷史的發展和人事的變遷。整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表達出深沉的情感和思考,帶給人們對歷史的思索和對逝去時光的感慨。
“仍逢靳尚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shè shān qī xiá sì
題歙山棲霞寺
míng zhēng jūn jiù zhái, chén hòu zhǔ tí shī.
明征君舊宅,陳后主題詩。
jī zài rén wáng chù, shān kōng yuè mǎn shí.
跡在人亡處,山空月滿時。
bǎo píng wú pò xiǎng, dào shù yǒu dī zhī.
寶瓶無破響,道樹有低枝。
yǐ shì shāng lí kè, réng féng jìn shàng cí.
已是傷離客,仍逢靳尚祠。
“仍逢靳尚祠”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