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見陽城伏合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見陽城伏合時”全詩
雖聞棲楚叩墀語,不見陽城伏合時。
下殿君能和富范,上房吾愿讓夷夔。
或疑廉藺曾相避,知兩翁心更有誰。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贈庸齋》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庸齋》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挾策端平偶見遺,
不旋踵已遇嘉熙。
雖聞棲楚叩墀語,
不見陽城伏合時。
下殿君能和富范,
上房吾愿讓夷夔。
或疑廉藺曾相避,
知兩翁心更有誰。
中文譯文:
手捧文書端平之時,偶然看到了先人留下的遺作,
還未來得及轉身,便已迎來了美好的盛世。
雖然聽說您常居于楚地,曾在朝堂上發表言論,
但未曾見過您在陽城與伏羲相遇。
在下殿之際,君主能與賢臣共謀富國策略,
在上房之中,我愿意退讓給有才德的人。
或許有人會懷疑廉頗和藺相如是否曾避讓過,
但只有兩位老者自己才知道彼此的心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劉克莊贈送給庸齋的,庸齋是一個具有文學才華的友人或官員。詩中表達了作者對庸齋的贊賞和敬意。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作者與庸齋相遇的場景。作者說自己偶然看到了庸齋的作品,而在他還未來得及離開的時候,卻意外地遇見了一個充滿希望和美好的時代。這種安排似乎是命中注定的,因為作者用"不旋踵已遇"表達了他們相遇的匆忙和突然性。
接下來的兩句中,作者提到了庸齋在楚地的活動和在朝堂上的言論。楚地是指庸齋所居住的地方,而朝堂則指的是官場。盡管作者曾聽說庸齋在朝堂上有過辯論或發表言論的經歷,但卻未曾親眼見到他與伏羲在陽城相遇。這里的陽城和伏羲都是象征著古代的圣賢和傳說中的智者。
接下來的兩句中,作者表達了對庸齋的敬佩和推崇。他說君主能夠與賢臣共同商討國家的發展戰略,而在私人領域,作者又愿意退讓給有才德的人。這里的下殿和上房分別指的是官場和私人生活,作者愿意在這兩個領域都尊重庸齋的才華和智慧。
最后兩句中,作者提到了廉頗和藺相如,這是兩位古代有才華的人物。作者說有人也許會懷疑他們是否曾經相遇或避讓過,但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彼此的心意。這里作者的意思是,不管外界對他們的評價如何,只有他們自己清楚彼此之間的真實關系。
整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庸齋的敬佩和贊美,以及對賢臣和才德的推崇。作者通過描繪相遇的場景和對庸齋的贊美,表達了對友誼、才華和智慧的向往和追求。這首詩詞展現了宋代文人的風采和禮儀之美,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理想化友情和政治理想的追求。整體上,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庸齋的敬重和對高尚品質的追求,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境界。
“不見陽城伏合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yōng zhāi
贈庸齋
xié cè duān píng ǒu jiàn yí, bù xuán zhǒng yǐ yù jiā xī.
挾策端平偶見遺,不旋踵已遇嘉熙。
suī wén qī chǔ kòu chí yǔ, bú jiàn yáng chéng fú hé shí.
雖聞棲楚叩墀語,不見陽城伏合時。
xià diàn jūn néng hé fù fàn, shàng fáng wú yuàn ràng yí kuí.
下殿君能和富范,上房吾愿讓夷夔。
huò yí lián lìn céng xiāng bì, zhī liǎng wēng xīn gèng yǒu shuí.
或疑廉藺曾相避,知兩翁心更有誰。
“不見陽城伏合時”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