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有經文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幸有經文在”全詩
幸有經文在,休于注腳尋。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雜詠一百首·陶隱居》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詠一百首·陶隱居》是宋代詩人劉克莊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方差能臘腹,學誤至漸襟。
幸有經文在,休于注腳尋。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學問的思考和對傳統經典的敬重之情。作者以陶隱居為主題,通過對自身的反思,表達了對學習的認識和態度。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學問的理解和態度。下面逐句進行賞析:
1. 方差能臘腹:方差是指在統計學中用來度量一組數據的離散程度的指標。這里作者將方差比喻為能夠滿足內心需求的"臘腹",意味著通過學問可以滿足人的精神需求。
2. 學誤至漸襟:學習的過程中會有一些錯誤和迷惑,作者通過"誤"字表達了這種情況。"漸襟"指的是學問日益增長的過程,作者認為經歷過錯誤和迷惑的學習過程可以使人的學問更加深厚。
3. 幸有經文在,休于注腳尋:作者表示慶幸自己有經典的經文作為依據,不再需要一味地追求注腳的解釋。這里的"注腳"指的是對經文的注解和解釋,作者認為經文本身已經足夠有價值,不需要過多地依賴注解來理解。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學問的看法。作者認為學問能夠滿足人的內心需求,學習的過程中雖然會遇到錯誤和迷惑,但這些經歷可以使學問更加深厚。最后,作者強調了經典經文的價值,認為注解并不是理解經文的唯一途徑,經文本身已經足夠有價值。整首詩詞體現了作者對學問的敬重和對經典的推崇。
“幸有經文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yǒng yī bǎi shǒu táo yǐn jū
雜詠一百首·陶隱居
fāng chà néng là fù, xué wù zhì jiàn jīn.
方差能臘腹,學誤至漸襟。
xìng yǒu jīng wén zài, xiū yú zhù jiǎo xún.
幸有經文在,休于注腳尋。
“幸有經文在”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