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丘或未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雖丘或未知”全詩
老聃與項橐,圣豈有常師。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雜詠一百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詠一百首·項橐》是一首宋代劉克莊的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義理無窮盡,
雖丘或未知。
老聃與項橐,
圣豈有常師。
詩意:
這首詩詞探討了道德和人生的問題。它提到了兩位重要的人物:老聃和項橐。老聃指的是老子,古代中國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奉為圣人。項橐是一個不太知名的人物,可能是劉克莊的朋友或知己。詩人在詩中表達了對道德和義理的思考,并暗示圣人是否有一個固定的導師。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表達方式傳達了深刻的道德觀念。首句"義理無窮盡"意味著道德的原則和理念是無窮無盡的,無法被完全掌握。人們在追求道德的道路上,可能會遇到許多未知的困惑和問題("雖丘或未知")。
接下來,詩人提到了老聃和項橐。老聃是中國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對于道德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有著深遠的影響。然而,詩人問道,圣人是否有一個常師或者導師來指導他們的學問和道德修養。這暗示了對圣人的思考和反思,同時也表達了對道德智慧的追求。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道德和人生的思考。它提醒人們,道德的道路是無窮無盡的,需要不斷地追求和探索。詩中的老聃和項橐象征了道德智慧的追求者,以及他們對圣人的思考和關注。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表達方式,引發人們對道德和人生的思考,展現了詩人對道德智慧的追求。
“雖丘或未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yǒng yī bǎi shǒu
雜詠一百首
yì lǐ wú qióng jìn, suī qiū huò wèi zhī.
義理無窮盡,雖丘或未知。
lǎo dān yǔ xiàng tuó, shèng qǐ yǒu cháng shī.
老聃與項橐,圣豈有常師。
“雖丘或未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