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國無人敢挾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通國無人敢挾書”全詩
至今覽者賞奇古,先漢文章已不如。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讀秦紀七絕》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讀秦紀七絕》是劉克莊創作的一首七絕詩,他是宋代的文學家。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通國無人敢挾書,
嶧山碑自篆蟲魚。
至今覽者賞奇古,
先漢文章已不如。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秦紀的贊美和對當代文學水平的反思。詩中提到,全國范圍內再也沒有人敢攜帶《秦紀》這本書,因為秦紀被認為是一本神奇的書,自有嶧山碑上的字體像蟲子和魚一樣獨特。即使到現在,讀者仍然對這本古老的文獻感到賞心悅目,而與之相比,甚至連先漢時期的文章都已經不如秦紀了。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秦紀的贊美和對當代文學的比較,表達了作者對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對當時文學水平的擔憂。首先,作者稱贊《秦紀》是一本無人敢挾帶的書,暗示了秦紀的特殊地位和珍貴性。嶧山碑上的字體被形容為篆蟲魚,描繪了其獨特和奇異的形態,進一步突出了秦紀的獨特價值。
其次,作者通過對秦紀的贊美,間接地暗示了當代文學的不足。他指出,即使在當代,人們仍然對秦紀抱有贊賞之情,而先漢時期的文章已經無法與之媲美。這種暗示表達了作者對當時文學水平的擔憂,認為當代的文學已經不如古代,可能存在著衰落和虛化的趨勢。
整首詩以簡練明了的語言,通過對秦紀的描述和對當代文學的比較,展示了作者對古代文化的推崇和對時代變遷的思考。它提醒人們珍惜和繼承古代文化的重要性,并促使人們反思自身時代的文化發展。
“通國無人敢挾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ú qín jì qī jué
讀秦紀七絕
tōng guó wú rén gǎn xié shū, yì shān bēi zì zhuàn chóng yú.
通國無人敢挾書,嶧山碑自篆蟲魚。
zhì jīn lǎn zhě shǎng qí gǔ, xiān hàn wén zhāng yǐ bù rú.
至今覽者賞奇古,先漢文章已不如。
“通國無人敢挾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