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討紅巾有雪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因討紅巾有雪髯”全詩
孟子曾稱伯夷隘,漢人亦議弱翁嚴。
交游皆嘆遺公誤,仇怨猶言太守廉。
可惜遒人官久廢,此詩湮郁在閭閻。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送游潮州二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游潮州二首》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雖然有著森嚴的畫戟,只發出清脆的嘯聲,
因為參與討伐紅巾軍,留下了一臉的白雪胡須。
孟子曾稱贊伯夷的高尚,漢人也稱道弱翁的嚴正。
與他交往的人都感嘆他的公義被誤解,仇怨之事仍然提起太守廉吏。
可惜這位才華出眾的人官場上久已廢弛,這首詩被埋沒在鄉野之間。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劉克莊送別游潮州的兩首詩,通過對游潮州的人物形象和社會現象的描繪,表達了對遺忘的才華和被誤解的公義的感慨。詩人借游潮州之行,抒發了對清廉正直、公正無私的追求,并對現實社會中官場腐敗和人情冷漠的現象表示遺憾。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社會不公和官場腐敗的憂慮之情。通過描繪游潮州人物形象,如畫戟、紅巾軍、伯夷、弱翁、太守廉吏等,詩人將自己對社會現象的觀察和思考融入其中。
詩中的“森畫戟”和“清嘯”形象生動地表達了戰爭的嚴酷和英勇的精神。而“紅巾”則指代了紅巾軍,這是宋朝末年的一個農民起義團體,與其交戰表明了詩人對抵抗不公和不義的追求。
詩人引用孟子稱贊伯夷和漢人議論弱翁的句子,旨在通過歷史典故表達自己對高尚品德的推崇,同時暗示自己也希望得到公正評價。然而,詩人在末句中表達了對才華橫溢的人士在官場上久廢的惋惜,以及自己的詩作被埋沒的無奈。
整首詩詞情感深沉,表達了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和對人才荒蕪的痛惜之情。它既體現了宋代社會的局限和不公,也反映出詩人對高尚品德和清廉正直的推崇。這首詩詞以簡潔、凝練的語言和形象,表達了作者獨特的思想感受,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因討紅巾有雪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yóu cháo zhōu èr shǒu
送游潮州二首
suī sēn huà jǐ wéi qīng xiào, yīn tǎo hóng jīn yǒu xuě rán.
雖森畫戟惟清嘯,因討紅巾有雪髯。
mèng zǐ céng chēng bó yí ài, hàn rén yì yì ruò wēng yán.
孟子曾稱伯夷隘,漢人亦議弱翁嚴。
jiāo yóu jiē tàn yí gōng wù, chóu yuàn yóu yán tài shǒu lián.
交游皆嘆遺公誤,仇怨猶言太守廉。
kě xī qiú rén guān jiǔ fèi, cǐ shī yān yù zài lǘ yán.
可惜遒人官久廢,此詩湮郁在閭閻。
“因討紅巾有雪髯”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四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