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海門飛白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日暮海門飛白鳥”全詩
樓臺影落魚龍駭,鐘磬聲來水石寒。
日暮海門飛白鳥,潮回瓜步見黃灘。
當時戶外風波惡,只得高僧靜處看。
分類:
作者簡介(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金山寺》王令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金山寺》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王令。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萬頃清江浸碧山,
乾坤都向此中寬。
樓臺影落魚龍駭,
鐘磬聲來水石寒。
日暮海門飛白鳥,
潮回瓜步見黃灘。
當時戶外風波惡,
只得高僧靜處看。
譯文:
廣袤的清江湖水浸潤著蒼翠的山峰,
天地間的廣闊都在這里展現出寬廣的氣象。
樓臺的倒影映在水中,驚動了魚龍,
鐘磬聲從水中的石頭傳來,寒氣襲人。
太陽西沉時,海門上飛過白色的鳥兒,
漲潮時,瓜步地區出現了黃色的沙灘。
那時候,戶外的風浪很猛烈,
只有高僧才能在靜謐的地方觀賞這一切。
詩意:
《金山寺》以自然景色為背景,展現了江山秀麗的景色和寧靜的寺廟環境。詩人通過描繪江山的廣闊和寬廣以及寺廟的寧靜,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對寧靜境地的向往。詩中的景色描繪生動,以清江浸潤碧山、樓臺映影、鐘磬聲傳來等形象描寫,使讀者感受到了自然景色的美麗和寺廟中的寧靜氛圍。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色和寺廟環境為主題,通過具象的描寫,展現了自然界的壯麗和寺廟的寧靜。詩人通過描繪清江、碧山、樓臺、鐘磬等元素,將讀者帶入一個寧靜而美麗的景象中。詩中的景色描寫細膩而生動,讀者仿佛能夠感受到江水的清涼、山峰的蒼翠和鐘磬聲的寒冷。同時,詩人通過對日落時海門上飛過的白鳥和潮汐回漲時出現的黃灘的描寫,增添了一些動態的元素,使整首詩更加生動。
詩人以"當時戶外風波惡,只得高僧靜處看"作為結尾,表達了在風波激蕩的外界環境中,只有高僧才能在寧靜的地方安靜地觀察和欣賞到這美麗的景色。這種情景對比,使得寧靜和喧囂的對立更加鮮明,強調了寺廟的寧靜境地和高僧的超然世外之境。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自然景色和寺廟為題材,通過生動的描寫和對比的手法,展現了自然界的美麗和寺廟的寧靜。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自然的敬畏和對寧靜境地的向往,也可以從中領悟到追求內心寧靜與超脫塵俗的情感。
“日暮海門飛白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 shān sì
金山寺
wàn qǐng qīng jiāng jìn bì shān, qián kūn dōu xiàng cǐ zhōng kuān.
萬頃清江浸碧山,乾坤都向此中寬。
lóu tái yǐng luò yú lóng hài, zhōng qìng shēng lái shuǐ shí hán.
樓臺影落魚龍駭,鐘磬聲來水石寒。
rì mù hǎi mén fēi bái niǎo, cháo huí guā bù jiàn huáng tān.
日暮海門飛白鳥,潮回瓜步見黃灘。
dāng shí hù wài fēng bō è, zhǐ de gāo sēng jìng chù kàn.
當時戶外風波惡,只得高僧靜處看。
“日暮海門飛白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