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然未勒胡雛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燕然未勒胡雛在”全詩
未甘身世成虛老,大見天心卻太平。
狂去詩渾夸俗句,醉余歌有過人聲。
燕然未勒胡雛在,不信吾無萬古名。
分類:
作者簡介(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感憤》王令 翻譯、賞析和詩意
《感憤》
二十男兒面似冰,
出門噓氣玉蜺橫。
未甘身世成虛老,
大見天心卻太平。
狂去詩渾夸俗句,
醉余歌有過人聲。
燕然未勒胡雛在,
不信吾無萬古名。
中文譯文:
年輕的男子二十歲,面容冷若冰霜,
走出門口,發出長嘆,有如玉蜺飛翔。
他尚未滿足于平庸的生活,
卻看透了人間的冷漠,內心卻平靜安寧。
他厭倦了浮華的詩句,
在醉酒之余,唱出了超越常人的歌聲。
燕然山上的石碑尚未刻下英勇的胡虜之雛,
但別人卻不要相信我沒有萬古流傳的名字。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感憤》是宋代王令所作,表達了作者對現實世界的不滿和對自己命運的反思。詩中的男子二十歲,面容冷若冰霜,象征著他的堅毅和決心。他對平庸的生活感到不滿,認識到人間的冷漠和虛偽,但內心卻保持著寧靜和平和。這種對現實的感慨和對內心的寧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凸顯了作者對社會現象的深刻思考和對人生價值的追求。
詩中提到了詩和歌,表達了作者傾吐內心情感的方式。他厭倦了空洞浮華的詩句,希望能超越常人,唱出有別于尋常的歌聲,表達自己獨特的思想和情感。這種對藝術的追求和對個人價值的探索,展現了作者對自我價值的追求和對超越凡俗的渴望。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自信和對未來的信心。他提到燕然山上的石碑尚未刻下胡虜之雛,暗指自己的名字尚未載入史冊,但他堅信自己將會有萬古流傳的名字,表達了對自己前途的樂觀和對輝煌未來的期許。
總體而言,《感憤》這首詩詞通過對現實的感慨和對內心的反思,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象的批判和對人生意義的探索。同時,通過對藝術的追求和對未來的期許,展現了作者對個人價值的追求和對輝煌前程的信心。
“燕然未勒胡雛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fèn
感憤
èr shí nán ér miàn shì bīng, chū mén xū qì yù ní héng.
二十男兒面似冰,出門噓氣玉蜺橫。
wèi gān shēn shì chéng xū lǎo, dà jiàn tiān xīn què tài píng.
未甘身世成虛老,大見天心卻太平。
kuáng qù shī hún kuā sú jù, zuì yú gē yǒu guò rén shēng.
狂去詩渾夸俗句,醉余歌有過人聲。
yàn rán wèi lēi hú chú zài, bù xìn wú wú wàn gǔ míng.
燕然未勒胡雛在,不信吾無萬古名。
“燕然未勒胡雛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