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驚漢月忽騫翔”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心驚漢月忽騫翔”全詩
江南水闊無天地,漠北沙寒有雪霜。
遠目送飛沉暮靄,西風吹影過斜陽。
衡南未到歸何日,須信張羅近稻粱。
分類:
作者簡介(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和人孤雁》王令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人孤雁》是一首宋代王令的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朔磧云深憶舊行,
心驚漢月忽騫翔。
江南水闊無天地,
漠北沙寒有雪霜。
遠目送飛沉暮靄,
西風吹影過斜陽。
衡南未到歸何日,
須信張羅近稻粱。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旅途中孤雁的景象,表達了詩人的離鄉之情和思鄉之思。詩人回憶起舊日的行程,心中感到驚訝,因為時間過得很快,就像漢朝的月亮突然飛翔一樣。詩人抒發了對南方廣闊的江水與北方荒涼的沙漠的對比,南方似乎沒有天地的限制,而北方則寒冷而充滿了雪霜。詩人遠眺,目送孤雁飛過夕陽的暮靄,被西風吹拂的倒影隨著斜陽的光芒飄逝。詩人追問自己何時能夠回到衡南,恢復故鄉的生活,這需要相信農民們正在忙著豐收。
賞析:
這首詩以孤雁為象征,通過對孤雁的描繪,展現了詩人的離鄉之思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江南和漠北進行對比,形成了鮮明的景象對照。江南被描繪為水闊無邊的天地,給人以寬廣自由的感覺,而漠北則是荒涼寒冷的沙漠,寄寓著詩人的異鄉之苦。通過這種對比,詩人更加強烈地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詩人遠眺孤雁飛過夕陽的景象,表現了他對家鄉的眷戀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未來歸鄉的期盼。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農民們的祝福和對豐收的盼望,抒發了對家鄉生活的向往。
整首詩以平淡、樸實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個人情感的抒發,展現了詩人對故鄉的深情厚意。同時,詩中的對比手法和意象的運用賦予了詩歌更深層次的意義,使詩人的思鄉之情更加鮮明而生動。
“心驚漢月忽騫翔”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rén gū yàn
和人孤雁
shuò qì yún shēn yì jiù xíng, xīn jīng hàn yuè hū qiān xiáng.
朔磧云深憶舊行,心驚漢月忽騫翔。
jiāng nán shuǐ kuò wú tiān dì, mò běi shā hán yǒu xuě shuāng.
江南水闊無天地,漠北沙寒有雪霜。
yuǎn mù sòng fēi chén mù ǎi, xī fēng chuī yǐng guò xié yáng.
遠目送飛沉暮靄,西風吹影過斜陽。
héng nán wèi dào guī hé rì, xū xìn zhāng luó jìn dào liáng.
衡南未到歸何日,須信張羅近稻粱。
“心驚漢月忽騫翔”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