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嘆清光無惜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坐嘆清光無惜處”全詩
坐嘆清光無惜處,一將吞吐聽蝦蟆。
分類:
作者簡介(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月蝕》王令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月蝕》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王令。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盧仝未能作詩而去世,
天目雖然失明卻未發出悲嘆。
坐在那里嘆息著清明的光芒,
一個人吞下了自己的話語,只有蛙聲回響。
詩意:
這首詩以盧仝和天目兩個歷史人物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才華橫溢的盧仝無法留下作品的遺憾,以及對失明的天目并未表達悲傷的惋惜。詩中表達了對藝術才華被埋沒和生命的短暫的思考,同時抒發了作者對現實中無法表達真實感受的無奈。
賞析:
這首詩運用了雙關的手法,通過描寫盧仝和天目的不同遭遇,表達了作者對逝去的才華和悲劇命運的思考。盧仝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文人,但他在世時未能留下作品,因此作者感到遺憾。天目是一位失明的人,但他并沒有因此發出悲嘆聲,作者對此表示惋惜。這里的"月蝕"可以被理解為盧仝和天目在人生道路上的阻礙和遭遇困難的象征。
詩中的"坐嘆清光無惜處"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被埋沒的無奈和惋惜之情。"一將吞吐聽蝦蟆"意味著作者自己無法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只能將其吞下,只剩下青蛙的聲音在回響。這里的青蛙可以被視為一種寓言,象征著無法言說的真實感受。
整首詩以凄涼、深沉的筆觸描繪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對命運的思考。通過對盧仝和天目的比較,展示了詩人對才華被埋沒和現實的無奈之情。這首詩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對藝術和人生意義的思索,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坐嘆清光無惜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è shí
月蝕
lú tóng bù zuò chāng lí sǐ, tiān mù suī máng wèi jiàn jiē.
盧仝不作昌黎死,天目雖盲未見嗟。
zuò tàn qīng guāng wú xī chù, yī jiāng tūn tǔ tīng há ma.
坐嘆清光無惜處,一將吞吐聽蝦蟆。
“坐嘆清光無惜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