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用豈殊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於用豈殊然”全詩
爾雖用於人,我亦用於天。
在物固不同,於用豈殊然。
水下高田乾,爾能俯水取。
假人不爾用,爾受田責否。
吾身雖為龍,動亦天所主。
天猶不有命,我安事為雨。
分類:
作者簡介(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答問詩十二篇寄呈滿子權其十謝龍水車》王令 翻譯、賞析和詩意
《答問詩十二篇寄呈滿子權其十謝龍水車》是宋代詩人王令的作品。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神龍謝水車,
The divine dragon thanks the water wheel,
吾語爾來前。
I speak to you before me.
爾雖用於人,
Though you are used by people,
我亦用於天。
I am also used by the heavens.
在物固不同,
Though we are different in form,
於用豈殊然。
In terms of function, are we really different?
水下高田乾,
Underneath the water, the high fields are dry,
爾能俯水取。
You can stoop down to fetch water.
假人不爾用,
If people don't make use of you,
爾受田責否。
Will you still bear the responsibility of irrigating the fields?
吾身雖為龍,
Though I am embodied as a dragon,
動亦天所主。
Even my movements are controlled by the heavens.
天猶不有命,
Yet the heavens do not command me,
我安事為雨。
Why should I concern myself with creating rain?
詩中以水車與作者自身的身份對話,表達了作者與水車的共同使命和價值。作者自比“吾身雖為龍”,強調自己的高貴身份,而水車則是平凡的工具。然而,作者認識到,無論是水車還是自己,都是為了服務于人類和天地之間的聯系。水車作為人類利用的工具,可以為農田提供水源,而作者作為天龍,也有自己的使命,但不受命于天,不必刻意為人間創造雨水。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人與自然、人與天地間關系的思考,呈現出一種謙遜與超然的態度。作者通過對話形式,將自己與水車相比較,以突出作者的身份和使命,表達了一種自然宿命和天命的觀點。整體上,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于個體在宇宙中微小而有限的認知,以及對于人類與自然、人類與天地關系的思考。
“於用豈殊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wèn shī shí èr piān jì chéng mǎn zǐ quán qí shí xiè lóng shuǐ chē
答問詩十二篇寄呈滿子權其十謝龍水車
shén lóng xiè shuǐ chē, wú yǔ ěr lái qián.
神龍謝水車,吾語爾來前。
ěr suī yòng yú rén, wǒ yì yòng yú tiān.
爾雖用於人,我亦用於天。
zài wù gù bù tóng, yú yòng qǐ shū rán.
在物固不同,於用豈殊然。
shuǐ xià gāo tián gān, ěr néng fǔ shuǐ qǔ.
水下高田乾,爾能俯水取。
jiǎ rén bù ěr yòng, ěr shòu tián zé fǒu.
假人不爾用,爾受田責否。
wú shēn suī wèi lóng, dòng yì tiān suǒ zhǔ.
吾身雖為龍,動亦天所主。
tiān yóu bù yǒu mìng, wǒ ān shì wèi yǔ.
天猶不有命,我安事為雨。
“於用豈殊然”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