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此有地來歸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奈此有地來歸耕”全詩
平流中澄綠鏡匣,遠山旁臥翠虎橫。
黃林主人樂此地,瞰壓湖面開以亭。
常將醉目望野色,數曲老畫誰家屏。
山禽水鳥盡相識,飛入欄壁馴不驚。
有時落照到波上,一眼萬疊金鱗明。
伊余與世既齟齬,奈此有地來歸耕。
回頭把眼看市道,愁向塵埃著腳行。
分類:
作者簡介(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題步君敘園亭》王令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步君敘園亭》
我愛練湖春柳好,
四十里圍青玉城。
平流中澄綠鏡匣,
遠山旁臥翠虎橫。
黃林主人樂此地,
瞰壓湖面開以亭。
常將醉目望野色,
數曲老畫誰家屏。
山禽水鳥盡相識,
飛入欄壁馴不驚。
有時落照到波上,
一眼萬疊金鱗明。
伊余與世既齟齬,
奈此有地來歸耕。
回頭把眼看市道,
愁向塵埃著腳行。
中文譯文:
我喜歡在練湖欣賞春天里的柳樹,
四十里的周圍是一座青玉般的城市。
湖水平流中清澈如鏡匣,
遠處山巒似臥著一只翠色的虎。
黃林的主人愉悅地在這里,
俯瞰湖面,建了一座亭子。
經常醉眼望向野外的景色,
數曲古老的畫作像誰家的屏風。
山里的禽鳥和水中的鳥兒都熟悉,
它們飛入欄壁卻不驚慌。
有時候夕陽照在水波上,
一眼望去,金鱗閃爍千重光明。
我和世界早已有了隔閡,
但是還有這片土地可以歸耕。
回過頭來,眺望市道,
憂愁踏著塵埃行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王令所作,描繪了一幅湖泊邊園亭的景色,以及詩人對自然景色和自身處境的感慨。
詩人首先表達了對湖泊邊春天里垂柳的喜愛之情,將其形容為湖泊四周的繞城,給人以青玉般的美感。接著描繪了湖水平流的景象,形容湖水清澈如鏡匣,使人感到寧靜和安詳。遠處的山巒則形容得像一只臥著的翠色虎,給人以壯麗和威嚴之感。
詩中提到的亭子是湖泊邊的一座建筑,由黃林的主人修建。他在亭子里俯瞰湖面,欣賞湖光山色,表現出他對自然景色的喜愛和享受。詩人常常醉眼望向野外的景色,可能是因為這片自然景色給他帶來了心靈的愉悅和寧靜。另外,他還提到了幾幅古老的畫作,形容得像誰家的屏風,這可能是他在亭子中所看到的裝飾物,也可能是他對古代文化和藝術的向往和欣賞。
接下來,詩人描繪了山中的禽鳥和水中的鳥兒,它們飛入欄壁卻不驚慌,顯示出它們對這片園亭的熟悉和安心。有時候夕陽照在水波上,金鱗閃爍,給人以美麗和奇妙的感受。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與世界的隔閡和不合之處,但他仍然能夠找到一片土地來歸耕,即在這片園亭中找到了自己的歸屬感。回過頭來,詩人望向市道,踏著塵埃行走,流露出一種惆悵和憂愁的情緒,可能是對現實世界的無奈和疲倦。
整首詩通過對園亭景色的描繪和對自身處境的思考,表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喜愛、對藝術的追求以及對現實生活的憂愁和疲倦。同時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人情懷的特點,以及他們在自然景色中尋求安寧和心靈寄托的心態。
“奈此有地來歸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bù jūn xù yuán tíng
題步君敘園亭
wǒ ài liàn hú chūn liǔ hǎo, sì shí lǐ wéi qīng yù chéng.
我愛練湖春柳好,四十里圍青玉城。
píng liú zhōng chéng lǜ jìng xiá, yuǎn shān páng wò cuì hǔ héng.
平流中澄綠鏡匣,遠山旁臥翠虎橫。
huáng lín zhǔ rén lè cǐ dì, kàn yā hú miàn kāi yǐ tíng.
黃林主人樂此地,瞰壓湖面開以亭。
cháng jiāng zuì mù wàng yě sè, shù qū lǎo huà shuí jiā píng.
常將醉目望野色,數曲老畫誰家屏。
shān qín shuǐ niǎo jǐn xiāng shí, fēi rù lán bì xún bù jīng.
山禽水鳥盡相識,飛入欄壁馴不驚。
yǒu shí luò zhào dào bō shàng, yī yǎn wàn dié jīn lín míng.
有時落照到波上,一眼萬疊金鱗明。
yī yú yǔ shì jì jǔ yǔ, nài cǐ yǒu dì lái guī gēng.
伊余與世既齟齬,奈此有地來歸耕。
huí tóu bǎ yǎn kàn shì dào, chóu xiàng chén āi zhe jiǎo xíng.
回頭把眼看市道,愁向塵埃著腳行。
“奈此有地來歸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