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毿毿出土初如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毿毿出土初如直”全詩
漫借人鋤勞剆拔,只消夜雨又萌芽。
良田力盡農夫嘆,直道春荒志士嗟。
滿目青青盡蕪蔓,更於何處問蓬麻。
分類:
作者簡介(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去草》王令 翻譯、賞析和詩意
《去草》是一首宋代王令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毿毿出土初如直,
嫋嫋隨風競自斜。
漫借人鋤勞剆拔,
只消夜雨又萌芽。
良田力盡農夫嘆,
直道春荒志士嗟。
滿目青青盡蕪蔓,
更於何處問蓬麻。
詩意:
這首詩以田園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于草木生長的觀察和對農田勞作的思考。詩中通過描繪草的生長狀況,表達了春荒和農田荒蕪的憂慮,同時也暗喻了社會和時局的困境。詩人通過對大自然景象的描繪,寄托了對于社會現實的關切和對于理想境界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采用了典型的宋代田園詩風格,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草的生長狀態,通過對自然景象的觀察,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思考。詩中使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詞語,如“毿毿”、“嫋嫋”,使詩的意象更加鮮活。作者以草木為象征,抒發了對于社會荒蕪和人們辛勤勞作的感嘆和思考。
詩的前兩句“毿毿出土初如直,嫋嫋隨風競自斜”,描繪了剛長出土的草初顯直立,隨著風的吹拂,漸漸向一側傾斜。這里通過草的形態變化,抒發了作者對于事物變化的觀察和思考。
接下來的兩句“漫借人鋤勞剆拔,只消夜雨又萌芽”,表達了農民通過辛勤的勞作,耕種田地,清除雜草的過程。夜雨的滋潤使得新的草芽再次生長。這里既展示了農田勞作的辛苦,也寄托了對于希望和新生的期待。
詩的后兩句“良田力盡農夫嘆,直道春荒志士嗟。滿目青青盡蕪蔓,更於何處問蓬麻”,表達了農夫們對于良田的努力已經達到極限的嘆息和對于春荒現象的感慨。詩人通過描繪荒蕪的景象,暗示了社會動蕩和人們的困境。最后一句提問“更於何處問蓬麻”,表達了詩人對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對于社會現實的質疑。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草木生長狀態的描繪,寄托了對于社會現實的關切和對于理想境界的向往。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象的觀察,抒發了對社會荒蕪和人們辛勤勞作的思考和感慨,展示了宋代田園詩的特點和風格。
“毿毿出土初如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ù cǎo
去草
sān sān chū tǔ chū rú zhí, niǎo niǎo suí fēng jìng zì xié.
毿毿出土初如直,嫋嫋隨風競自斜。
màn jiè rén chú láo luǒ bá, zhǐ xiāo yè yǔ yòu méng yá.
漫借人鋤勞剆拔,只消夜雨又萌芽。
liáng tián lì jìn nóng fū tàn, zhí dào chūn huāng zhì shì jiē.
良田力盡農夫嘆,直道春荒志士嗟。
mǎn mù qīng qīng jǐn wú màn, gèng yú hé chǔ wèn péng má.
滿目青青盡蕪蔓,更於何處問蓬麻。
“毿毿出土初如直”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