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量可惜當年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思量可惜當年死”全詩
思量可惜當年死,卻是西來問鼎師。
分類:
作者簡介(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題天長縣蘇太尉廟》王令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天長縣蘇太尉廟》是宋代王令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唐朝朝廷沒有忠臣,權力被奸邪之人掌控,
我坐在這里看著強悍的婦人執掌政務。
我思索著可惜當年的忠臣已去,
而現在卻有人從西方來問鼎天下的師傅。
詩意:
《題天長縣蘇太尉廟》通過對唐朝政治腐敗和忠臣被排擠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時局的憂慮和對忠臣的敬仰之情。詩中提到的蘇太尉是指唐代名將蘇定方,他為國家立下赫赫戰功,但由于忠誠正直而被時人所忌憚和排斥。詩人通過對蘇太尉廟的題詞,表達了對這位被遺忘的忠臣的懷念和稱贊,同時也對當時政治環境的不滿和擔憂。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唐朝政治腐敗的不滿和對忠臣的贊美。詩中的"唐室無臣覆手移"揭示了朝廷內部的腐敗現象,沒有正直忠誠的臣子,導致政權的動蕩不安。"坐看悍媼制庸兒"描述了一個強勢婦人執掌政務的場景,強調了朝政被奸邪之人掌控的現實。
在憂國憂民的情懷中,詩人回顧了歷史,思忖起當年的忠臣蘇定方,他為國家立下了功勛,但卻被時人所冷落和忘卻。"思量可惜當年死"表達了對蘇定方不幸離世的遺憾之情。最后兩句"卻是西來問鼎師"則點明了當時政治腐敗的根源,西來的外族勢力滲透進中原,對國家政權的穩定構成了威脅。
整首詩通過對具體事例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當時政治局勢的擔憂和對忠臣的懷念之情。同時,詩人也借題表達了自己對政治腐敗、奸邪當權的不滿,對正直忠誠的臣子的稱贊和敬仰。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對國家興衰的關切,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和社會批判意味。
“思量可惜當年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tiān cháng xiàn sū tài wèi miào
題天長縣蘇太尉廟
táng shì wú chén fù shǒu yí, zuò kàn hàn ǎo zhì yōng ér.
唐室無臣覆手移,坐看悍媼制庸兒。
sī liang kě xī dāng nián sǐ, què shì xī lái wèn dǐng shī.
思量可惜當年死,卻是西來問鼎師。
“思量可惜當年死”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