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希不在穿緣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幾希不在穿緣間”全詩
墻緣室穿來何哉,中有玉萬黃金千。
金玉固非盜所有,盜者或得之伺候。
得金買衣出人前,意氣遂若富者然。
眾人不知謂爾富,不知爾自何心顏。
盜財固為小人戮,盜名自是君子奸。
咄哉自訟毋自欺,幾希不在穿緣間。
分類:
作者簡介(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自訟答束熙之》王令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自訟答束熙之》是宋代王令創作的。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洞洞之室或者穿,
巖巖之墻或者緣。
墻緣室穿來何哉,
中有玉萬黃金千。
金玉固非盜所有,
盜者或得之伺候。
得金買衣出人前,
意氣遂若富者然。
眾人不知謂爾富,
不知爾自何心顏。
盜財固為小人戮,
盜名自是君子奸。
咄哉自訟毋自欺,
幾希不在穿緣間。
詩意:
這首詩詞探討了財富和名譽的主題。作者通過描繪一個洞穴室內和巖石墻壁的景象,以及其中蘊藏的珍貴寶物(玉和黃金),表達了財富的價值。詩中指出,金玉固然不屬于賊盜,但有可能被盜賊所得。當一個人用金錢購買衣物并展示自己的富有時,他的自信和氣度就會像真正的富人一樣。然而,其他人卻不知道他的真正財富,也不了解他內心的真實想法。詩人進一步指出,盜取財富只是小人的行為,而盜取名譽則是君子的欺騙。最后,詩人呼吁自己不要自欺欺人,應當保持廉正之心,以避免跌入貪婪和不義之間。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通過對洞穴和巖壁的描繪,巧妙地表達了作者對財富和名譽的思考。詩人通過對金玉和財富的描述,傳達了財富的價值,同時也暗示了財富的脆弱性和不穩定性。詩中的對比和轉折,展示了財富和名譽對個人形象和社會地位的影響,以及人們對他人財富和名譽的認知和評價的主觀性。詩人最后的警示,提醒人們要保持廉正之心,不要沉迷于財富和名譽的追逐,以免失去道義和真實的自我。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深刻的形象描繪和對財富與名譽的思考,傳達了對人性的深刻觀察和社會倫理的反思,展示了王令作為一位宋代文人的獨特思想和藝術風格。
“幾希不在穿緣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ì sòng dá shù xī zhī
自訟答束熙之
dòng dòng zhī shì huò zhě chuān, yán yán zhī qiáng huò zhě yuán.
洞洞之室或者穿,巖巖之墻或者緣。
qiáng yuán shì chuān lái hé zāi, zhōng yǒu yù wàn huáng jīn qiān.
墻緣室穿來何哉,中有玉萬黃金千。
jīn yù gù fēi dào suǒ yǒu, dào zhě huò dé zhī cì hou.
金玉固非盜所有,盜者或得之伺候。
dé jīn mǎi yī chū rén qián, yì qì suì ruò fù zhě rán.
得金買衣出人前,意氣遂若富者然。
zhòng rén bù zhī wèi ěr fù, bù zhī ěr zì hé xīn yán.
眾人不知謂爾富,不知爾自何心顏。
dào cái gù wèi xiǎo rén lù, dào míng zì shì jūn zǐ jiān.
盜財固為小人戮,盜名自是君子奸。
duō zāi zì sòng wú zì qī, jī xī bù zài chuān yuán jiān.
咄哉自訟毋自欺,幾希不在穿緣間。
“幾希不在穿緣間”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仄韻) 去聲十六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