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仁復兩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依仁復兩州”全詩
橫經臨璧沼,提槧上瀛洲。
去德俄千里,依仁復兩州。
豈知垂老別,華屋落山丘。
分類:
作者簡介(曾幾)
曾幾(1085--1166)中國南宋詩人。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其先贛州(今江西贛縣)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歷任江西、浙西提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于政事。他的學生陸游替他作《墓志銘》,稱他“治經學道之余,發于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后人將其列入江西詩派。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閑雅清淡。五、七言律詩講究對仗自然,氣韻疏暢。古體如《贈空上人》,近體詩如《南山除夜》等,均見功力。所著《易釋象》及文集已佚。《四庫全書》有《茶山集》8卷,輯自《永樂大典》。
《挽程伯禹尚書三首》曾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挽程伯禹尚書三首》是宋代文學家曾幾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昔在宣和日,雍容接俊游。
橫經臨璧沼,提槧上瀛洲。
去德俄千里,依仁復兩州。
豈知垂老別,華屋落山丘。
詩意:
這首詩詞是曾幾以挽詞的形式寫給程伯禹尚書的三首詩之一。詩人回憶起過去在宣和年間的美好時光,當時他和程伯禹一起游玩,相互交流,互相傾訴。他們曾經一起橫渡璧沼,乘船登上瀛洲,共同追求理想和遠方。
然而,如今程伯禹已經離開,前往千里之外的地方。他離開了仁義之地,離開了曾經共同生活的兩個州。詩人對此感到痛心,他沒有預料到這樣的別離,像華麗的屋宇一樣坍塌于山丘之上。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而感人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程伯禹的深厚情誼和對別離的痛苦之情。詩人回憶起過去的美好時光,描述了他們一起游玩的場景,展現了他們的志趣相投和情感交流。然而,程伯禹的離去打破了這種友誼和生活的穩定狀態,詩人感到十分悲傷和失落。
詩人通過運用"宣和日"、"璧沼"和"瀛洲"等意象,展示了過去的美好時光和追求理想的情景。而"去德俄千里"、"依仁復兩州"等詞語則表達了程伯禹遠離的事實和離別的痛苦。最后一句"豈知垂老別,華屋落山丘"以想象力獨特的表達方式,表現了詩人內心的震撼和失落。
這首詩詞既表達了詩人對友誼和別離的思考和感受,也展示了對時光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深刻洞察。它通過簡潔而有力的語言,以及對自然景物的巧妙運用,將個人情感與人生哲理相結合,給讀者帶來了思考和共鳴。
“依仁復兩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chéng bó yǔ shàng shū sān shǒu
挽程伯禹尚書三首
xī zài xuān hé rì, yōng róng jiē jùn yóu.
昔在宣和日,雍容接俊游。
héng jīng lín bì zhǎo, tí qiàn shàng yíng zhōu.
橫經臨璧沼,提槧上瀛洲。
qù dé é qiān lǐ, yī rén fù liǎng zhōu.
去德俄千里,依仁復兩州。
qǐ zhī chuí lǎo bié, huá wū luò shān qiū.
豈知垂老別,華屋落山丘。
“依仁復兩州”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