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奈西疇只仰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可奈西疇只仰天”全詩
山行野渡時時雨,婦餉夫耕處處田。
說與老農無罪歲,但當力作有逢年。
驅兒播種貧家事,可奈西疇只仰天。
分類:
作者簡介(曾幾)
曾幾(1085--1166)中國南宋詩人。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其先贛州(今江西贛縣)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歷任江西、浙西提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于政事。他的學生陸游替他作《墓志銘》,稱他“治經學道之余,發于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后人將其列入江西詩派。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閑雅清淡。五、七言律詩講究對仗自然,氣韻疏暢。古體如《贈空上人》,近體詩如《南山除夜》等,均見功力。所著《易釋象》及文集已佚。《四庫全書》有《茶山集》8卷,輯自《永樂大典》。
《次勸農韻》曾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勸農韻》是宋代詩人曾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典郡治中總得賢,
郊原一出萬人傳。
山行野渡時時雨,
婦餉夫耕處處田。
說與老農無罪歲,
但當力作有逢年。
驅兒播種貧家事,
可奈西疇只仰天。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農民的勸誡和贊頌之情。詩人認為在郡治中總能找到有才德的人來治理鄉村,一旦有人具備了治理才能,他的名聲就會傳遍鄉間。無論是在山上行走還是在田間野地渡過,總能遇到及時的雨水滋潤農田。婦女忙著烹飪家常飯食,而丈夫則忙著耕種農田,到處都是農田的景象。詩人表示,與老農相比,他沒有為農忙碌過,但他希望在有豐收的年景里盡自己的力量。驅使兒童去播種是貧困家庭的責任,然而他們只能仰望著西方天空。
賞析:
《次勸農韻》是一首表達對農業勞動和農民辛勤付出的詩詞作品。詩人通過描繪農田的景象,表達了對農民的贊美和敬意。詩中的山行野渡時時雨,體現了自然界與農民的緊密聯系,雨水滋潤了農田,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保障。詩人提到婦女烹飪家常飯食,丈夫耕種農田,展現了農村生活的場景。詩人雖然自身沒有親身經歷過農田的勞作,但他希望在豐收的年景里能夠貢獻自己的力量。最后兩句表達了貧困家庭的無奈和仰望天空的心情,反映了當時農民生活的艱辛和困境。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農田的景象,展現了詩人對農民的欽佩和鼓勵。詩人通過對農田勞動的贊美,表達了對農業勞動的重要性的認識,并寄托了對豐收和美好未來的期望。這首詩詞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深情而真摯地歌頌了農民的辛勤勞作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可奈西疇只仰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quàn nóng yùn
次勸農韻
diǎn jùn zhì zhōng zǒng děi xián, jiāo yuán yī chū wàn rén chuán.
典郡治中總得賢,郊原一出萬人傳。
shān xíng yě dù shí shí yǔ, fù xiǎng fū gēng chǔ chù tián.
山行野渡時時雨,婦餉夫耕處處田。
shuō yǔ lǎo nóng wú zuì suì, dàn dāng lì zuò yǒu féng nián.
說與老農無罪歲,但當力作有逢年。
qū ér bō zhǒng pín jiā shì, kě nài xī chóu zhǐ yǎng tiān.
驅兒播種貧家事,可奈西疇只仰天。
“可奈西疇只仰天”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