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提壺迎婦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美酒提壺迎婦餉”全詩
何妨脫袴著新衣,百箔蠶絲繭如盎。
春泥滑滑未沒腰,田間布穀初立苗。
牧兒喜舞麥熟也,報答爾曹婆餅焦。
分類:
作者簡介(曾幾)
曾幾(1085--1166)中國南宋詩人。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其先贛州(今江西贛縣)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歷任江西、浙西提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于政事。他的學生陸游替他作《墓志銘》,稱他“治經學道之余,發于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后人將其列入江西詩派。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閑雅清淡。五、七言律詩講究對仗自然,氣韻疏暢。古體如《贈空上人》,近體詩如《南山除夜》等,均見功力。所著《易釋象》及文集已佚。《四庫全書》有《茶山集》8卷,輯自《永樂大典》。
《禽聲》曾幾 翻譯、賞析和詩意
《禽聲》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曾幾。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禽聲
不如歸去東皋上,
美酒提壺迎婦餉。
何妨脫袴著新衣,
百箔蠶絲繭如盎。
春泥滑滑未沒腰,
田間布谷初立苗。
牧兒喜舞麥熟也,
報答爾曹婆餅焦。
中文譯文:
禽鳥的鳴聲
不如我們回到東皋山上,
拿著美酒迎接婦女們的貢品。
何妨放下束縛,穿上新衣,
像蠶絲繭一樣細膩光滑。
春泥濕滑,還沒淹過腰,
田野間的谷物剛剛抽出嫩芽。
牧童為豐收的麥子歡舞,
以此感謝你們,辛勤的婦女,烤出的餅焦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田園為背景,描繪了一個寧靜而美好的農村景象。詩中的東皋山是一個山坡,作者建議回到那里,享受大自然的寧靜和美麗。
詩的第二句描述了一個場景,人們拿著美酒迎接婦女們的貢品。這可能是農村的一種習俗,人們聚集在一起,享受美酒并慶祝收獲。
接下來的兩句呼應了詩的主題,表達了對束縛的放下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脫下束縛,穿上新衣,象征著追求自由和美好的心態。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田野的景象。春泥濕滑,還沒淹過腰,描述了田間的濕潤和豐收的希望。田野中的谷物剛剛抽出嫩芽,預示著一個豐收的季節即將到來。
最后兩句表達了牧童對麥子成熟的喜悅,以及對辛勤勞作的婦女們的感激之情。他們以烤餅的方式報答婦女們,展示了鄉村間的互助和感恩之情。
整首詩以寧靜、和諧的田園景象為背景,表達了對自然和農村生活的贊美。同時,詩中也融入了對自由、美好生活和互助精神的向往。通過描繪這些場景和情感,詩詞展現了作者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和對農民勞動的贊美。
“美酒提壺迎婦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ín shēng
禽聲
bù rú guī qù dōng gāo shàng, měi jiǔ tí hú yíng fù xiǎng.
不如歸去東皋上,美酒提壺迎婦餉。
hé fáng tuō kù zhe xīn yī, bǎi bó cán sī jiǎn rú àng.
何妨脫袴著新衣,百箔蠶絲繭如盎。
chūn ní huá huá wèi méi yāo, tián jiān bù gǔ chū lì miáo.
春泥滑滑未沒腰,田間布穀初立苗。
mù ér xǐ wǔ mài shú yě, bào dá ěr cáo pó bǐng jiāo.
牧兒喜舞麥熟也,報答爾曹婆餅焦。
“美酒提壺迎婦餉”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