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遭前政墮危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苦遭前政墮危機”全詩
天上謫仙皆欲殺,海濱大老竟來歸。
故園松菊猶存否,舊日人民果是非。
最小郎君今弱冠,別時聞道不勝衣。
分類:
作者簡介(曾幾)
曾幾(1085--1166)中國南宋詩人。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其先贛州(今江西贛縣)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歷任江西、浙西提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于政事。他的學生陸游替他作《墓志銘》,稱他“治經學道之余,發于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后人將其列入江西詩派。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閑雅清淡。五、七言律詩講究對仗自然,氣韻疏暢。古體如《贈空上人》,近體詩如《南山除夜》等,均見功力。所著《易釋象》及文集已佚。《四庫全書》有《茶山集》8卷,輯自《永樂大典》。
《聞李泰發參政得旨自便將歸以詩迓之》曾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聞李泰發參政得旨自便將歸以詩迓之》是宋代曾幾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曾幾對時局動蕩和個人遭遇的感慨與思考。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聞李泰發參政得旨自便將歸以詩迓之。
苦遭前政墮危機,二十余年詠式微。
天上謫仙皆欲殺,海濱大老竟來歸。
故園松菊猶存否,舊日人民果是非。
最小郎君今弱冠,別時聞道不勝衣。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曾幾對于時局動蕩和自身遭遇的感嘆和思考。詩人抒發了對過去政治動蕩的痛苦,以及二十多年來對時代衰微的感慨。他提到,連在天上被謫仙的人都想要殺他,而在海濱的大老卻最終回歸了。詩人問道,故園的松樹和菊花是否還存留,舊日的人民是否依然分辨是非。最后,詩人談到自己現在年紀已經到了弱冠之年,卻聽說在別離時別人評論他的衣著不勝衣。
賞析:
這首詩詞以曾幾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基礎,抒發了對時局動蕩和個人遭遇的感慨。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過去政治混亂的痛苦和對時代衰微的思考,以及對個人遭遇的反思。詩中提到了天上的謫仙和海濱的大老,通過這兩個形象,詩人表達了自己在政治動蕩中的孤立和無助感。詩人還關注故園的松樹和菊花是否還存留,以及舊日的人民是否依然能夠分辨是非,這反映出他對社會和人民的關心。最后,詩人以自己現在的年紀和別人對他衣著的評論作為結束,展現了對個人命運的思考。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時代和個人命運的思考和感慨,展示了曾幾對時代的關注和個人體驗的真實感受。
“苦遭前政墮危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én lǐ tài fā cān zhèng dé zhǐ zì biàn jiāng guī yǐ shī yà zhī
聞李泰發參政得旨自便將歸以詩迓之
kǔ zāo qián zhèng duò wēi jī, èr shí yú nián yǒng shì wēi.
苦遭前政墮危機,二十馀年詠式微。
tiān shàng zhé xiān jiē yù shā, hǎi bīn dà lǎo jìng lái guī.
天上謫仙皆欲殺,海濱大老竟來歸。
gù yuán sōng jú yóu cún fǒu, jiù rì rén mín guǒ shì fēi.
故園松菊猶存否,舊日人民果是非。
zuì xiǎo láng jūn jīn ruò guàn, bié shí wén dào bù shèng yī.
最小郎君今弱冠,別時聞道不勝衣。
“苦遭前政墮危機”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