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戈瘴癘兩危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干戈瘴癘兩危機”全詩
三年似涉新冰過,十口今持舊璧歸。
天靜不憂鴻北向,月明休詠鵲南飛。
只應黃帽青鞋底,城郭人民有是非。
分類:
作者簡介(曾幾)
曾幾(1085--1166)中國南宋詩人。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其先贛州(今江西贛縣)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歷任江西、浙西提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于政事。他的學生陸游替他作《墓志銘》,稱他“治經學道之余,發于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后人將其列入江西詩派。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閑雅清淡。五、七言律詩講究對仗自然,氣韻疏暢。古體如《贈空上人》,近體詩如《南山除夜》等,均見功力。所著《易釋象》及文集已佚。《四庫全書》有《茶山集》8卷,輯自《永樂大典》。
《出嶺》曾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出嶺》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曾幾。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
乞得身閑又御魑,
干戈瘴癘兩危機。
三年似涉新冰過,
十口今持舊璧歸。
天靜不憂鴻北向,
月明休詠鵲南飛。
只應黃帽青鞋底,
城郭人民有是非。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身處動蕩不安的時代,他渴望遠離戰亂、疾病,過上安寧自在的生活。作者表達了對和平與安寧的向往,以及對社會動蕩的憂慮。詩中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個人情感,反映了時代的動蕩和人民的苦難。
賞析:
1. 第一句詩"乞得身閑又御魑",表達了作者希望能夠遠離戰亂和災疫,過上寧靜自在的生活。"御魑"指戰亂,"身閑"表示追求自由和寧靜。
2. 第二句詩"干戈瘴癘兩危機",揭示了作者所處時代的困境。"干戈"指的是戰爭,"瘴癘"則指疾病流行,這兩個危機交織在一起,使人民生活艱難。
3. 第三句詩"三年似涉新冰過",暗指作者經歷了一段艱苦的歲月,如同跋涉在剛凍結的冰面上,充滿艱辛和不確定性。
4. 第四句詩"十口今持舊璧歸",表達了作者希望能夠帶著家人返鄉,回到安全的故鄉。"舊璧"象征著安全和家庭的寶貴。
5. 第五句詩"天靜不憂鴻北向",描繪了寧靜的天空,沒有戰亂的威脅。"鴻北向"暗示北方戰亂的情況。
6. 第六句詩"月明休詠鵲南飛",表達了作者在寧靜的夜晚中,不再吟詠南方遷徙的鵲鳥,暗示了他不再關注時局變遷。
7. 最后兩句詩"只應黃帽青鞋底,城郭人民有是非",強調了社會動亂時,民眾的生活困境。"黃帽青鞋底"指官府和統治者,"城郭人民有是非"意味著城市和鄉村的居民都深受動蕩局勢的影響。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描述個人情感和社會現象,反映了宋代時期的動蕩和人民的苦難,同時表達了作者對和平與安寧的渴望。
“干戈瘴癘兩危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lǐng
出嶺
qǐ dé shēn xián yòu yù chī, gān gē zhàng lì liǎng wēi jī.
乞得身閒又御魑,干戈瘴癘兩危機。
sān nián shì shè xīn bīng guò, shí kǒu jīn chí jiù bì guī.
三年似涉新冰過,十口今持舊璧歸。
tiān jìng bù yōu hóng běi xiàng, yuè míng xiū yǒng què nán fēi.
天靜不憂鴻北向,月明休詠鵲南飛。
zhǐ yīng huáng mào qīng xié dǐ, chéng guō rén mín yǒu shì fēi.
只應黃帽青鞋底,城郭人民有是非。
“干戈瘴癘兩危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