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曾是識荊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生曾是識荊州”全詩
后學不虛稱吏部,此生曾是識荊州。
相逢未改舊青眼,自笑無成今白頭。
聞道少林新得髓,離言語次許參不。
分類:
作者簡介(曾幾)
曾幾(1085--1166)中國南宋詩人。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其先贛州(今江西贛縣)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歷任江西、浙西提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于政事。他的學生陸游替他作《墓志銘》,稱他“治經學道之余,發于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后人將其列入江西詩派。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閑雅清淡。五、七言律詩講究對仗自然,氣韻疏暢。古體如《贈空上人》,近體詩如《南山除夜》等,均見功力。所著《易釋象》及文集已佚。《四庫全書》有《茶山集》8卷,輯自《永樂大典》。
《撫州呈韓子蒼待制》曾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撫州呈韓子蒼待制》是宋代曾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時翰墨頗橫流,
誰以斯文坐鎮浮。
后學不虛稱吏部,
此生曾是識荊州。
相逢未改舊青眼,
自笑無成今白頭。
聞道少林新得髓,
離言語次許參不。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曾幾與朋友韓子蒼的相遇和彼此的感嘆。詩人認為當時文人墨客紛紛涌現,然而誰能坐鎮在文學的巔峰呢?后來的學子雖然在稱職的官職上有所成就,但他們與曾幾一樣,都曾有過識荊州的經歷,即對事物本質的真正了解。雖然彼此相逢,但仍然保持了對彼此的舊日友情,自嘲自己沒有取得較大的成就而已老去。他聽說少林寺新得到了精髓,但與這些新的發展相比,他的言辭顯得遜色。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作者和朋友之間的對話,展現了一種對過去與現在的反思以及對自己成就的思考。作者用樸實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在文學創作和人生道路上的困惑和不甘。他認為文壇上涌現出了許多有才華的人,但沒有人能真正坐鎮其中。他自嘲自己沒有取得較大的成就,現在已經年老,但仍然保持著對過去友情的珍視。詩中還提到了少林寺新得到的精髓,這可以理解為時代的變化和新的思潮涌現,而作者感嘆自己的言辭已經落后于時代。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成就的反思和對時代變遷的感慨,展現了一種淡泊名利的態度。同時,詩中的自嘲和對友情的珍視也增加了人情味,給讀者帶來了共鳴。整體上,這首詩詞通過對個人經歷和時代變遷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在文學創作和人生道路上的思考,反映了宋代文人的心境和價值觀。
“此生曾是識荊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ǔ zhōu chéng hán zi cāng dài zhì
撫州呈韓子蒼待制
yī shí hàn mò pō héng liú, shuí yǐ sī wén zuò zhèn fú.
一時翰墨頗橫流,誰以斯文坐鎮浮。
hòu xué bù xū chēng lì bù, cǐ shēng céng shì shí jīng zhōu.
后學不虛稱吏部,此生曾是識荊州。
xiāng féng wèi gǎi jiù qīng yǎn, zì xiào wú chéng jīn bái tóu.
相逢未改舊青眼,自笑無成今白頭。
wén dào shǎo lín xīn dé suǐ, lí yán yǔ cì xǔ cān bù.
聞道少林新得髓,離言語次許參不。
“此生曾是識荊州”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