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無小鴨睡枯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更無小鴨睡枯荷”全詩
南池荷葉成青繖,問君東游何當返。
聞道湖州又楚州,舊隱故鄉宜款款。
清晨剝啄叩我門,我不出門非是嬾。
不知何物苦相干,能令人熱令人寒。
偶然脫命冰炭里,至今體不勝衣冠。
溪流落盡才如帶,想見南池空聚塊。
更無小鴨睡枯荷,況有紅妝依翠蓋。
眼看物變惜年光,明月黃花盍舉觴。
知有中秋恐無分,須君滿意作重陽。
分類:
作者簡介(曾幾)
曾幾(1085--1166)中國南宋詩人。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其先贛州(今江西贛縣)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歷任江西、浙西提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于政事。他的學生陸游替他作《墓志銘》,稱他“治經學道之余,發于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后人將其列入江西詩派。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閑雅清淡。五、七言律詩講究對仗自然,氣韻疏暢。古體如《贈空上人》,近體詩如《南山除夜》等,均見功力。所著《易釋象》及文集已佚。《四庫全書》有《茶山集》8卷,輯自《永樂大典》。
《王元渤自湖楚歸贈之》曾幾 翻譯、賞析和詩意
《王元渤自湖楚歸贈之》是宋代曾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南池荷葉疊青錢,玉山門外君著鞭。
在南池,荷葉像疊放的青錢一樣密集,你騎著馬在玉山門外馳騁。
南池荷葉成青繖,問君東游何當返。
南池的荷葉像青色的傘一樣繁盛,我問你何時歸來,結束東方的旅行。
聞道湖州又楚州,舊隱故鄉宜款款。
聽說你曾經到過湖州和楚州,回到舊時的隱居故鄉,應該心情舒暢。
清晨剝啄叩我門,我不出門非是嬾。
清晨,鳥兒在我的門前啄食,我不出門并非懶惰。
不知何物苦相干,能令人熱令人寒。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使人感到熱與寒的煎熬。
偶然脫命冰炭里,至今體不勝衣冠。
曾經險些喪命于冰火之中,至今身體還未完全恢復。
溪流落盡才如帶,想見南池空聚塊。
溪流已經干涸,像一條繩帶一樣伸展,我希望能再次見到南池的美景。
更無小鴨睡枯荷,況有紅妝依翠蓋。
再也沒有小鴨子在枯萎的荷葉上睡覺,更何況還有美麗的姑娘依偎在翠綠的荷葉上。
眼看物變惜年光,明月黃花盍舉觴。
眼看著世事的變遷,珍惜歲月的流逝,舉起酒杯,共賞明月和黃花。
知有中秋恐無分,須君滿意作重陽。
我知道中秋節即將到來,但恐怕無法與你共度,希望你滿意地過重陽節。
該詩詞以描繪自然景物為主,通過描寫南池的荷葉、山門外的馬和溪流,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在描寫自然的同時,也融入了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詩中展現了作者對歲月變遷的感嘆和對友誼的珍惜,同時也表達了對中秋節和重陽節的期盼。整體上,該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情感的抒發,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的思鄉之情和對友情的深深眷戀。
“更無小鴨睡枯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áng yuán bó zì hú chǔ guī zèng zhī
王元渤自湖楚歸贈之
nán chí hé yè dié qīng qián, yù shān mén wài jūn zhe biān.
南池荷葉疊青錢,玉山門外君著鞭。
nán chí hé yè chéng qīng sǎn, wèn jūn dōng yóu hé dāng fǎn.
南池荷葉成青繖,問君東游何當返。
wén dào hú zhōu yòu chǔ zhōu, jiù yǐn gù xiāng yí kuǎn kuǎn.
聞道湖州又楚州,舊隱故鄉宜款款。
qīng chén bāo zhuó kòu wǒ mén, wǒ bù chū mén fēi shì lǎn.
清晨剝啄叩我門,我不出門非是嬾。
bù zhī hé wù kǔ xiāng gān, néng lìng rén rè lìng rén hán.
不知何物苦相干,能令人熱令人寒。
ǒu rán tuō mìng bīng tàn lǐ, zhì jīn tǐ bù shèng yì guān.
偶然脫命冰炭里,至今體不勝衣冠。
xī liú luò jǐn cái rú dài, xiǎng jiàn nán chí kōng jù kuài.
溪流落盡才如帶,想見南池空聚塊。
gèng wú xiǎo yā shuì kū hé, kuàng yǒu hóng zhuāng yī cuì gài.
更無小鴨睡枯荷,況有紅妝依翠蓋。
yǎn kàn wù biàn xī nián guāng, míng yuè huáng huā hé jǔ shāng.
眼看物變惜年光,明月黃花盍舉觴。
zhī yǒu zhōng qiū kǒng wú fēn, xū jūn mǎn yì zuò chóng yáng.
知有中秋恐無分,須君滿意作重陽。
“更無小鴨睡枯荷”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仄韻) 上聲二十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