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聊復伴孤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茱萸聊復伴孤斟”全詩
中秋素月偏離畢,九日黃花未散金。
蓓蕾不妨供小摘,茱萸聊復伴孤斟。
重陽何必今朝是,從此籬邊日訪尋。
分類:
作者簡介(曾幾)
曾幾(1085--1166)中國南宋詩人。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其先贛州(今江西贛縣)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歷任江西、浙西提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于政事。他的學生陸游替他作《墓志銘》,稱他“治經學道之余,發于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后人將其列入江西詩派。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閑雅清淡。五、七言律詩講究對仗自然,氣韻疏暢。古體如《贈空上人》,近體詩如《南山除夜》等,均見功力。所著《易釋象》及文集已佚。《四庫全書》有《茶山集》8卷,輯自《永樂大典》。
《重陽》曾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重陽》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曾幾。下面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老去長凈一寸陰,
良辰物色負幽襟。
中秋素月偏離畢,
九日黃花未散金。
蓓蕾不妨供小摘,
茱萸聊復伴孤斟。
重陽何必今朝是,
從此籬邊日訪尋。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重陽節的景象和詩人的感慨。詩人認為自己年紀漸長,只剩下一點陰影的時光,悲哀之情沉重。他在這美好的日子里仍然孤獨,心中充滿了憂郁。中秋節的明月已經偏離了原本的位置,九月九日的黃花也未能散發出金黃的芬芳。詩人提到蓓蕾雖然不足以供人采摘,茱萸雖然孤零零地陪伴在酒杯旁,但這些事物卻帶給他些許安慰。最后,詩人對重陽節的意義提出了疑問,認為重陽何必局限在今天,他將從今天開始,每日都到籬邊去尋找重陽節的氛圍。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入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重陽節的思考和感受。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以及對社交孤獨的表達,展現了自己對年齡增長和人生變遷的痛感。詩中的“老去長凈一寸陰”一句,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年歲的增長和光陰的消逝。他對中秋節的素月和重陽節的黃花的描寫,凸顯了詩人對傳統節日的失落感。然而,在蓓蕾和茱萸的溫暖陪伴中,詩人仍能找到一些慰藉。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重陽節的思考,他認為重陽節并不僅限于當天,而是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去發現和體驗。整首詩詞以簡約的文字,抒發了詩人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給人以深思和感慨。
“茱萸聊復伴孤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ng yáng
重陽
lǎo qù zhǎng jìng yī cùn yīn, liáng chén wù sè fù yōu jīn.
老去長凈一寸陰,良辰物色負幽襟。
zhōng qiū sù yuè piān lí bì, jiǔ rì huáng huā wèi sàn jīn.
中秋素月偏離畢,九日黃花未散金。
bèi lěi bù fáng gōng xiǎo zhāi, zhū yú liáo fù bàn gū zhēn.
蓓蕾不妨供小摘,茱萸聊復伴孤斟。
chóng yáng hé bì jīn zhāo shì, cóng cǐ lí biān rì fǎng xún.
重陽何必今朝是,從此籬邊日訪尋。
“茱萸聊復伴孤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