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應歌詠伴猿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只應歌詠伴猿聲”全詩
星月去隨新詔動,旌旗遙映故山明。
詩尋片石依依晚,帆掛孤云杳杳輕。
想到釣臺逢竹馬,只應歌詠伴猿聲。
分類:
作者簡介(趙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送滕邁郎中赴睦州》趙嘏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滕邁郎中赴睦州》是唐代趙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郡齊秋盡一江橫,
頻命郎官地更清。
星月去隨新詔動,
旌旗遙映故山明。
詩尋片石依依晚,
帆掛孤云杳杳輕。
想到釣臺逢竹馬,
只應歌詠伴猿聲。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趙嘏送滕邁郎中赴睦州的情景。秋天即將過去,郡城的江面橫亙一片,郎官滕邁被頻繁地調動,赴任的地方更加幽靜。星月隨著新的政令而改變位置,旌旗在遠處映照著故鄉的山巒,明亮而清晰。詩人思索著,當他在晚上尋找詩意的片石時,帆掛在孤獨的云中,渺渺地飄動。回憶起在釣臺上遇到的竹馬,只應該和猿猴的歌詠聲相伴。
賞析:
這首詩以描寫自然景物為主,通過描繪秋天的江面、星月、旌旗和山巒,以及詩人對片石和帆云的聯想,展現了自然的美與恢宏。與此同時,詩人通過送別滕邁郎中的場景,表達了對朋友的思念和祝福。最后,詩人回憶起與竹馬相遇的情景,將友情與自然景物相聯系,展現了一種淳樸而純真的情感。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景物描寫和情感表達相結合,展示了唐代詩人的豪放和情感深沉。這種抒情的方式使詩詞充滿了濃厚的詩意和情感色彩,給人以思索和想象的空間。
“只應歌詠伴猿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téng mài láng zhōng fù mù zhōu
送滕邁郎中赴睦州
jùn qí qiū jǐn yī jiāng héng, pín mìng láng guān dì gèng qīng.
郡齊秋盡一江橫,頻命郎官地更清。
xīng yuè qù suí xīn zhào dòng, jīng qí yáo yìng gù shān míng.
星月去隨新詔動,旌旗遙映故山明。
shī xún piàn shí yī yī wǎn, fān guà gū yún yǎo yǎo qīng.
詩尋片石依依晚,帆掛孤云杳杳輕。
xiǎng dào diào tái féng zhú mǎ, zhǐ yīng gē yǒng bàn yuán shēng.
想到釣臺逢竹馬,只應歌詠伴猿聲。
“只應歌詠伴猿聲”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