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間識孤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林間識孤標”全詩
成都昔嘗見,時已坐法席。
別來二十年,嗟此出處隔。
昨過芙蓉溪,舍楫得攜策。
盤盤轉危磴,上叩金仙宅。
林間識孤標,梵眼老愈碧。
引我翠壁下,煮茗拂蘚石。
問之第二月,雄辯發古譯。
無由后之游,不得蒙久益。
翻然入塵阓,俯首愧名跡。
分類:
《富東山海師》文同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富東山海師》是一首宋代文同所作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上人者何人,富樂之禪客。
成都昔嘗見,時已坐法席。
別來二十年,嗟此出處隔。
昨過芙蓉溪,舍楫得攜策。
盤盤轉危磴,上叩金仙宅。
林間識孤標,梵眼老愈碧。
引我翠壁下,煮茗拂蘚石。
問之第二月,雄辯發古譯。
無由后之游,不得蒙久益。
翻然入塵阓,俯首愧名跡。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文同拜訪一位富有修養的禪宗高僧的經歷。詩人在成都曾見過這位禪宗高僧,那時他已經是坐禪的行家了。然而,二十年過去了,詩人再次訪問時,發現他們已經分隔兩地。詩人經過芙蓉溪,舍棄了船槳,帶著行囊繼續前行。他攀登險峻的山峰,拜訪了這位禪宗高僧的庵堂。在林間,詩人認出了這位孤獨修道者的標志,他的眼睛更加深邃。禪宗高僧引領詩人進入他的庵堂,一起煮茶,拂去茶石上的苔蘚。詩人向高僧詢問佛法的問題,他的回答充滿雄辯,恍若古人的譯解。然而,詩人無法再次拜訪他,也無法得到長久的指導。他轉身離開,心中充滿悔恨和羞愧。
賞析:
這首詩以描寫詩人拜訪一位禪宗高僧的經歷為主線,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抒情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禪宗修行和佛法的向往和追求。詩中運用了山水意象和禪宗元素,表達了對修行者的敬重和對佛法智慧的渴望。
詩中的“上人”指的是禪宗高僧,他被稱為“富樂之禪客”,富樂指修行者達到的境界。詩人曾在成都與這位高僧相遇,但二十年后再次拜訪時,卻發現彼此已經分隔兩地,這種別離的悲傷和遺憾在詩中表達得深情而凄美。
詩人在尋找禪宗高僧的過程中,經過了芙蓉溪,舍棄了船槳,繼續徒步前行。他攀登險峻的山峰,最終到達禪宗高僧的庵堂,與他共飲茶水。這一過程象征著詩人在修行道路上的努力和堅持。
詩中的“梵眼老愈碧”描繪了禪宗高僧的眼睛異常明亮,仿佛能透視世間的虛妄,展現出他對禪宗智慧的洞察力和修行的成果。
詩人向高僧請教佛法問題,高僧的回答雄辯而古老,展現了他對佛教經典的深入研究和理解。然而,詩人無法再次拜訪他,也無法繼續受到他的指導和啟迪,這讓詩人感到悔恨和羞愧。整首詩以詩人對禪宗修行的向往和追求為主旨,表達了對智慧和指導的渴望,以及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和憂慮。
這首詩以流暢的語言和形象的描寫展現了禪宗修行的內在追求和詩人對智慧的渴望。通過山水景色和禪宗元素的運用,詩人將自己與禪宗高僧的相遇與別離融入自然環境之中,加深了詩歌的意境和情感表達。整首詩流露出對禪宗修行的向往與追求的情感,以及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深刻思考。
“林間識孤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ù dōng shān hǎi shī
富東山海師
shàng rén zhě hé rén, fù lè zhī chán kè.
上人者何人,富樂之禪客。
chéng dū xī cháng jiàn, shí yǐ zuò fǎ xí.
成都昔嘗見,時已坐法席。
bié lái èr shí nián, jiē cǐ chū chù gé.
別來二十年,嗟此出處隔。
zuó guò fú róng xī, shě jí dé xié cè.
昨過芙蓉溪,舍楫得攜策。
pán pán zhuǎn wēi dèng, shàng kòu jīn xiān zhái.
盤盤轉危磴,上叩金仙宅。
lín jiān shí gū biāo, fàn yǎn lǎo yù bì.
林間識孤標,梵眼老愈碧。
yǐn wǒ cuì bì xià, zhǔ míng fú xiǎn shí.
引我翠壁下,煮茗拂蘚石。
wèn zhī dì èr yuè, xióng biàn fā gǔ yì.
問之第二月,雄辯發古譯。
wú yóu hòu zhī yóu, bù dé méng jiǔ yì.
無由后之游,不得蒙久益。
fān rán rù chén huì, fǔ shǒu kuì míng jī.
翻然入塵阓,俯首愧名跡。
“林間識孤標”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