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閣覆高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危閣覆高林”全詩
東南兩峰斷,空闊見萬里。
茫茫落霞外,苒苒孤煙里。
忽暗識歸云,乍明知積水。
風從半天下,月向平地志,夜久殊未還,峨冠露盈幾。
分類:
《觀風閣》文同 翻譯、賞析和詩意
《觀風閣》是宋代文同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危閣覆高林,
晚步聊徒倚。
東南兩峰斷,
空闊見萬里。
茫茫落霞外,
苒苒孤煙里。
忽暗識歸云,
乍明知積水。
風從半天下,
月向平地志,
夜久殊未還,
峨冠露盈幾。
中文譯文:
高聳的樓閣覆蓋在茂密的樹林之上,
傍晚散步時只好靠著倚。
東南方向的兩座山峰斷斷續續,
視野空曠,可見萬里風光。
遠處遼闊的落霞之外,
近處若隱若現的孤煙之間。
突然暗淡時,才認出歸云的形態,
剎那間明亮時,才知道積水的存在。
風從天空的一半吹來,
月亮向平地升起,
夜晚久久未歸,
峨冠上的露水已滿幾分。
詩意和賞析:
《觀風閣》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描繪山林、云彩、風月等自然景色,表達了作者在觀賞自然美景中所產生的感受和思考。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高聳的樓閣覆蓋在茂密的樹林之上,作者傍晚散步時倚著樓閣,似乎在借助外物來凝視遠方的美景。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東南方向的兩座山峰,由于山峰斷續,視野變得空曠,可以一覽無遺地眺望出萬里風光。這里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展示了大自然的雄偉壯麗和廣闊無垠。
隨后的兩句描述了遠處的落霞和近處的孤煙,以茫茫和苒苒的形容詞描繪出遠近景色的模糊感。詩中的"忽暗"和"乍明"表達了作者在觀賞景色時,突然意識到歸云和積水的存在,這可能暗示著作者對生活中微妙變化的敏感和洞察。
接下來的兩句以風和月為象征,表達了時間的流轉和夜晚的靜謐。風從半天下吹來,月亮從平地升起,夜晚久久未歸,峨冠上的露水已滿幾分。這里的"風從半天下"和"月向平地志"揭示了時間的流轉,而"夜久殊未還"和"峨冠露盈幾"則暗示了時間的推移和夜晚的深沉。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以及對時間和變化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對大自然壯麗景色的欣賞和對生命變化的感悟。讀者在欣賞詩中的美景之余,也可以從中感受到時間的流轉和生命的變化,引發對自然和人生的深思。
“危閣覆高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ān fēng gé
觀風閣
wēi gé fù gāo lín, wǎn bù liáo tú yǐ.
危閣覆高林,晚步聊徒倚。
dōng nán liǎng fēng duàn, kōng kuò jiàn wàn lǐ.
東南兩峰斷,空闊見萬里。
máng máng luò xiá wài, rǎn rǎn gū yān lǐ.
茫茫落霞外,苒苒孤煙里。
hū àn shí guī yún, zhà míng zhī jī shuǐ.
忽暗識歸云,乍明知積水。
fēng cóng bàn tiān xià, yuè xiàng píng dì zhì,
風從半天下,月向平地志,
yè jiǔ shū wèi hái, é guān lù yíng jǐ.
夜久殊未還,峨冠露盈幾。
“危閣覆高林”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