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驥須憐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養驥須憐瘦”全詩
過因讒后重,恩合死前酬。
養驥須憐瘦,栽松莫厭秋。
今朝兩行淚,一半血和流。
分類:
作者簡介(戎昱)
戎昱,(744~800)唐代詩人。荊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風(今屬陜西)。少年舉進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進士。寶應元年(762),從滑州、洛陽西行,經華陰,遇見王季友,同賦《苦哉行》。大歷二年(767)秋回故鄉,在荊南節度使衛伯玉幕府中任從事。后流寓湖南,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長安,任侍御史。翌年貶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職,流寓桂州而終。中唐前期比較注重反映現實的詩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寫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羈旅游宦、感傷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臘夜》較有名。
《再赴桂州先寄李大夫》戎昱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再次前往桂州,先寄給李大夫
玷玉舍棄,朱門喜歡重游
經歷過因讒言而重獲恩寵的滋味,以及臨死前的回報
養育良馬須體恤其瘦弱,栽種松樹莫厭棄其蕭瑟的秋色
今日流下兩行淚,其中的一半血與淚一同流淌
這首詩詞是唐代戎昱創作的,題為《再赴桂州先寄李大夫》。詩言追求與希望再次前往桂州,并先給李大夫寄去了這封詩文。
詩的第一句“玷玉甘長棄,朱門喜再游”描繪了詩人主動放棄名利,但又喜歡再次游歷朱門的心情。接下來的兩句“過因讒后重,恩合死前酬”則描述了作者的經歷,他曾因受到背后的讒言而失去官職,但后來又重獲恩寵,并承諾在即將離世之前給予回報。
之后的兩句“養驥須憐瘦,栽松莫厭秋”表達了養育良馬需體恤其瘦弱的情懷,同時也提醒人們應該珍惜蕭瑟的秋景。
最后兩句“今朝兩行淚,一半血和流”,則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悲傷和痛苦,并用淚水和血來象征詩人的心在流逝。這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時光的思念、對生命有限的悲嘆和對激情的追求。
通過細膩而哀婉的詞句,詩人表達了自己對過去不易的得失的感慨和對未來的期望以及對生命的熱愛與珍惜。詩中帶有濃厚的哲理性,以及對人生與命運的深刻思考。
“養驥須憐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fù guì zhōu xiān jì lǐ dài fū
再赴桂州先寄李大夫
diàn yù gān zhǎng qì, zhū mén xǐ zài yóu.
玷玉甘長棄,朱門喜再游。
guò yīn chán hòu zhòng, ēn hé sǐ qián chóu.
過因讒后重,恩合死前酬。
yǎng jì xū lián shòu, zāi sōng mò yàn qiū.
養驥須憐瘦,栽松莫厭秋。
jīn zhāo liǎng xíng lèi, yī bàn xuè hé liú.
今朝兩行淚,一半血和流。
“養驥須憐瘦”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六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