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柳圍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寒食柳圍村”全詩
濃陰花照野,寒食柳圍村。
客袂空佳節,鶯聲忽故園。
不知何處笛,吹恨滿清尊。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寒食》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寒食》是宋代詩人陳與義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寒食節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和對逝去時光的感慨,具有濃郁的懷舊情懷。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草草隨時事,蕭蕭傍水門。
濃陰花照野,寒食柳圍村。
客袂空佳節,鶯聲忽故園。
不知何處笛,吹恨滿清尊。
這首詩的詩意主要圍繞著寒食節展開,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日期在清明節的前一天。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寒食節的景象。首句“草草隨時事,蕭蕭傍水門。”表明了詩人匆忙地隨著時光的變遷而行動,他站在水邊的門旁,感受著季節的變化。第二句“濃陰花照野,寒食柳圍村。”描繪了濃密的陰云下,野花依然燦爛,柳樹圍繞著村莊,為寒食節增添了一絲凄涼的氣氛。
接下來的兩句“客袂空佳節,鶯聲忽故園。”表達了詩人身在他鄉,客居異地,感覺到自己的袖子空空如也,無法感受到故鄉的佳節氣氛。鶯聲突然響起,使他更加懷念故園。最后兩句“不知何處笛,吹恨滿清尊。”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他不知道那來自何方的笛聲,吹奏著他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使他充滿了悲傷和愁緒。
整首詩通過描繪寒食節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流逝時光的感慨。詩人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季節變遷中的凄涼和懷舊情懷,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他心中的思念之情。這首詩具有深沉的情感和獨特的意境,展示了陳與義細膩的詩境和對故鄉的深深眷戀。
“寒食柳圍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n shí
寒食
cǎo cǎo suí shí shì, xiāo xiāo bàng shuǐ mén.
草草隨時事,蕭蕭傍水門。
nóng yīn huā zhào yě, hán shí liǔ wéi cūn.
濃陰花照野,寒食柳圍村。
kè mèi kōng jiā jié, yīng shēng hū gù yuán.
客袂空佳節,鶯聲忽故園。
bù zhī hé chǔ dí, chuī hèn mǎn qīng zūn.
不知何處笛,吹恨滿清尊。
“寒食柳圍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