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畫無鹽丑不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巧畫無鹽丑不除”全詩
從教變白能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和張規臣水墨梅五絕》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張規臣水墨梅五絕》是宋代詩人陳與義所作的一首五絕詩。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巧畫無鹽丑不除,
此花風韻更清姝。
從教變白能為黑,
桃李依然是仆奴。
詩意:
這首詩詞以描繪水墨梅花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梅花的獨特感受。詩中通過對梅花的描繪和比喻,反映了一種真實的美感和審美觀。作者以梅花為媒介,批判社會現象,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和對人性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以巧妙的表達方式寄托了作者對梅花的贊美之情,并借梅花來表達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反思。
第一句“巧畫無鹽丑不除”,揭示了畫家技藝高超,能夠巧妙地描繪出梅花的美麗。這里的“無鹽丑”意指沒有瑕疵之美。作者通過畫家的技藝,強調了梅花的純潔和高雅。
第二句“此花風韻更清姝”,通過對梅花的形容,強調了其風姿綽約、清雅高潔的特點。梅花在清寒的冬季中獨自綻放,給人以凜冽清雅之感。
第三句“從教變白能為黑”,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象的不滿。這句話暗喻著人們為了利益往往不擇手段,甚至以變白為黑來達到目的。這種對現實的批判反映了作者對社會道德的關注。
最后一句“桃李依然是仆奴”,用“桃李”來比喻人才,暗示人才依然被束縛,無法得到應有的發展和重視。這里的“仆奴”意指受制于人的地位和境遇。這句詩意味深長,表達了作者對人才流失和社會制約的憂慮。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梅花的描繪和比喻,以及對社會現象的批判,表達了作者對美的追求和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同時,詩中所蘊含的深意和哲理也給人以啟示和思考。
“巧畫無鹽丑不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hāng guī chén shuǐ mò méi wǔ jué
和張規臣水墨梅五絕
qiǎo huà wú yán chǒu bù chú, cǐ huā fēng yùn gèng qīng shū.
巧畫無鹽丑不除,此花風韻更清姝。
cóng jiào biàn bái néng wéi hēi, táo lǐ yī rán shì pū nú.
從教變白能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巧畫無鹽丑不除”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