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許行年那可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如許行年那可記”全詩
籬底菊花唯解笑,鏡中頭發不禁秋。
涼風又落宮南木,老雁孤鳴漢北州。
如許行年那可記,謾排詩句寫新愁。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重陽》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重陽》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陳與義。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去年重陽已經百般憂愁,今年依舊感嘆離家漂泊。籬笆邊的菊花只能解我笑語,鏡子中的頭發無法阻止秋天的降臨。涼風再次吹落在宮殿南邊的樹木上,老雁孤獨地鳴叫在漢北的州縣。這樣的歲月又怎么能夠被記住,只能徒然排列詩句來抒發新的憂愁。
詩詞《重陽》通過描繪重陽節時的心情和景物,表達了作者對離鄉之人的思念之情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詩中的重陽節象征著團聚和快樂,然而作者身處異鄉,感受到了無盡的孤獨和寂寞。他在籬笆邊看到的菊花只能帶給他片刻的歡笑,而鏡中的頭發卻無法掩飾歲月的流逝。涼風和孤雁的描寫進一步凸顯了作者的孤獨和離散之感。最后,作者感嘆行年匆匆,無法永留,只能借詩句來抒發內心的新愁。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準確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菊花和頭發的對比以及涼風和孤雁的描寫,使詩詞更具意境和感染力。通過詩人對重陽節的描繪,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對流逝時光的感慨和無奈。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離鄉的苦悶和內心的孤獨,令人感嘆生命的短暫和歲月的流轉。
“如許行年那可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ng yáng
重陽
qù suì chóng yáng yǐ bǎi yōu, jīn nián yī jiù tàn jī yóu.
去歲重陽已百憂,今年依舊嘆羈游。
lí dǐ jú huā wéi jiě xiào, jìng zhōng tóu fà bù jīn qiū.
籬底菊花唯解笑,鏡中頭發不禁秋。
liáng fēng yòu luò gōng nán mù, lǎo yàn gū míng hàn běi zhōu.
涼風又落宮南木,老雁孤鳴漢北州。
rú xǔ xíng nián nà kě jì, mán pái shī jù xiě xīn chóu.
如許行年那可記,謾排詩句寫新愁。
“如許行年那可記”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