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離飛鳥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離離飛鳥還”全詩
自剪墻角樹,盡納溪西山。
經行天下半,送老此途間。
日暮煙生嶺,離離飛鳥還。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山齋》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齋》是宋代詩人陳與義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山齋中的生活情景,表達了他對平凡生活的領悟和感慨。
詩詞中文譯文如下:
雖愧荷鉏叟,朝來亦不閑。
盡納溪西山,自剪墻角樹。
經行天下半,送老此途間。
日暮煙生嶺,離離飛鳥還。
詩意和賞析:
《山齋》一詩以簡潔明快的詞句,展現了作者對山齋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贊美。詩人自稱“荷鉏叟”,即指自己是個務農的老年人,雖然自愧才能有限,但他仍然樂此不疲地迎接新的一天。他在清晨起來后,不閑散地度過,而是主動去做一些事情。他修剪墻角旁的樹木,使山齋更加整潔美觀。他還積極地融入自然,將溪水和西山完全納入自己的生活中。
詩中的“經行天下半,送老此途間”表達了詩人曾在年輕時遠行,游歷過大半個天下,現在他已經年老,但依然堅持在這條路上前行,將生命的最后時光奉獻給了山齋生活。這種堅持和執著令人感動,彰顯了詩人對自己選擇的自豪和對生活的熱愛。
詩的末兩句“日暮煙生嶺,離離飛鳥還”,通過描繪傍晚時分的景象,表達了離別的情感。煙霧彌漫在山嶺之間,暗示著天色漸晚,而飛鳥也開始歸巢,象征著離別的時刻已經到來。詩人在寫景的同時,也抒發了對離別的哀愁之情。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勾勒出作者在山齋中的安詳生活,以及對樸素生活的領悟和珍視。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詩人的心境,詩中蘊含了對自然的熱愛、對歲月流轉的感慨以及對生命的堅守和執著。這首詩展現了一種平淡中的深刻,讓讀者在欣賞之余也能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離離飛鳥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zhāi
山齋
suī kuì hé chú sǒu, zhāo lái yì bù xián.
雖愧荷鉏叟,朝來亦不閑。
zì jiǎn qiáng jiǎo shù, jǐn nà xī xī shān.
自剪墻角樹,盡納溪西山。
jīng xíng tiān xià bàn, sòng lǎo cǐ tú jiān.
經行天下半,送老此途間。
rì mù yān shēng lǐng, lí lí fēi niǎo hái.
日暮煙生嶺,離離飛鳥還。
“離離飛鳥還”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