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岐路信悠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洛陽岐路信悠悠”全詩
日下未馳千里足,天涯徒泛五湖舟。
荷衣半浸緣鄉淚,玉貌潛銷是客愁。
說向長安親與故,誰憐歲晚尚淹留。
分類:
作者簡介(戎昱)
戎昱,(744~800)唐代詩人。荊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風(今屬陜西)。少年舉進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進士。寶應元年(762),從滑州、洛陽西行,經華陰,遇見王季友,同賦《苦哉行》。大歷二年(767)秋回故鄉,在荊南節度使衛伯玉幕府中任從事。后流寓湖南,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長安,任侍御史。翌年貶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職,流寓桂州而終。中唐前期比較注重反映現實的詩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寫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羈旅游宦、感傷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臘夜》較有名。
《秋日感懷》戎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秋日感懷》描寫了作者對離別鄉園、漂泊他鄉的感慨之情。
洛陽岐路信悠悠,無事辭家兩度秋。
洛陽的岐路漫長而遠去,離別之事已在秋天重復兩次。
日下未馳千里足,天涯徒泛五湖舟。
雖然日子過得不算長,但卻還未有出走千里的勇氣,只是徒自在天涯漂泊。
荷衣半浸緣鄉淚,玉貌潛銷是客愁。
悲傷的淚水打濕了湖水邊的衣衫,美麗的容顏也在思鄉的憂傷中逐漸消失。
說向長安親與故,誰憐歲晚尚淹留。
曾向長安的親友述說過離別之苦,如今歲月已經晚了,還是無法擺脫離別的糾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離別家園、漂泊他方的思念之情。無論是在離開家鄉的岐路上,還是在漂泊的天涯之處,作者都感到無力和迷茫。他用洛陽岐路和天涯五湖舟來形容漫長而遠去的離別之路,用衣衫濕潤和容顏消失來表達思鄉之苦。作者感嘆自己離去了兩個秋天,卻仍無法馳騁千里,只能徒自在天涯漂泊。他向長安的親友訴說離別之苦,卻沒有得到憐憫和留戀。整首詩詞情感深沉,境遇凄涼,描寫出離別和漂泊的艱辛,表達出作者對故土和親友的思念之情。
“洛陽岐路信悠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rì gǎn huái
秋日感懷
luò yáng qí lù xìn yōu yōu, wú shì cí jiā liǎng dù qiū.
洛陽岐路信悠悠,無事辭家兩度秋。
rì xià wèi chí qiān lǐ zú,
日下未馳千里足,
tiān yá tú fàn wǔ hú zhōu.
天涯徒泛五湖舟。
hé yī bàn jìn yuán xiāng lèi, yù mào qián xiāo shì kè chóu.
荷衣半浸緣鄉淚,玉貌潛銷是客愁。
shuō xiàng cháng ān qīn yǔ gù, shuí lián suì wǎn shàng yān liú.
說向長安親與故,誰憐歲晚尚淹留。
“洛陽岐路信悠悠”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