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者所徘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尊者所徘徊”全詩
白龍三百丈,欲下層顛來。
映日灑飛雨,繞山行怒雷。
潭影納浩蕩,云氣扶崔嵬。
小儒嘆造化,辦此何雄哉。
亦知天下絕,尊者所徘徊。
三生清凈愿,俗緣故難開。
踐勝吾豈敢,稽首儻興哀。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題大龍湫》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大龍湫》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陳與義。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清晨,我穿過蒼壁之間,到達了高崖的盡頭。
那里有一條三百丈長的白龍,欲望沖破層層險阻。
陽光映照下,雨點如飛舞,雷聲在山間回蕩。
湖泊倒影接納浩蕩,云氣環繞著崔嵬的山峰。
我這個小儒士感嘆造化之神奇,這景象何等雄偉壯觀。
我也知道天下間的絕境,那些尊者所徘徊的地方。
我心懷三生清凈的愿望,但世俗的糾纏難以拋開。
我踏上勝利的征途,卻不敢忘記屈服和悲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清晨時分穿越崇山峻嶺、來到一處高崖的景象。在高崖之上,有一條長達三百丈的白龍,欲望沖破層層障礙,想要躍下山崖。陽光照射下,雨點如飛舞,雷聲在山谷間回響,湖泊的倒影接納著浩渺的景象,云霧環繞著高聳的山峰。作者感嘆自然造化的神奇壯麗,用小儒士的身份感嘆這樣的景象是何等雄偉壯觀。
詩中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敬畏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他對尊者、智者所徘徊的境地的認識和敬仰。作者心懷三生清凈的愿望,希望能夠超脫塵俗的糾纏,追求更高層次的境界。然而,世俗的紛擾和束縛使得這個愿望難以實現。盡管如此,作者仍然踏上勝利的征途,但他不敢忘記曾經的屈服和悲傷。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對大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對尊者智者的向往。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塵世紛擾的厭倦和對追求高尚境界的渴望。這首詩詞既展示了景色的壯美,又反映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想。
“尊者所徘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dà lóng qiū
題大龍湫
xiǎo xíng cāng bì zhōng, qióng chù réng gāo yá.
曉行蒼壁中,窮處仍高崖。
bái lóng sān bǎi zhàng, yù xià céng diān lái.
白龍三百丈,欲下層顛來。
yìng rì sǎ fēi yǔ, rào shān xíng nù léi.
映日灑飛雨,繞山行怒雷。
tán yǐng nà hào dàng, yún qì fú cuī wéi.
潭影納浩蕩,云氣扶崔嵬。
xiǎo rú tàn zào huà, bàn cǐ hé xióng zāi.
小儒嘆造化,辦此何雄哉。
yì zhī tiān xià jué, zūn zhě suǒ pái huái.
亦知天下絕,尊者所徘徊。
sān shēng qīng jìng yuàn, sú yuán gù nán kāi.
三生清凈愿,俗緣故難開。
jiàn shèng wú qǐ gǎn, qǐ shǒu tǎng xìng āi.
踐勝吾豈敢,稽首儻興哀。
“尊者所徘徊”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