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諾從來許殺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諾從來許殺身”全詩
舉世盡嫌良馬瘦,唯君不棄臥龍貧。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諾從來許殺身。
莫道書生無感激,寸心還是報恩人。
分類:
作者簡介(戎昱)
戎昱,(744~800)唐代詩人。荊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風(今屬陜西)。少年舉進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進士。寶應元年(762),從滑州、洛陽西行,經華陰,遇見王季友,同賦《苦哉行》。大歷二年(767)秋回故鄉,在荊南節度使衛伯玉幕府中任從事。后流寓湖南,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長安,任侍御史。翌年貶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職,流寓桂州而終。中唐前期比較注重反映現實的詩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寫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羈旅游宦、感傷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臘夜》較有名。
《上湖南崔中丞》戎昱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上湖南崔中丞
山上青松陌上塵,
云泥豈合得相親。
舉世盡嫌良馬瘦,
唯君不棄臥龍貧。
千金未必能移性,
一諾從來許殺身。
莫道書生無感激,
寸心還是報恩人。
譯文:
在湖南,崔中丞上任
山上青松、路上塵土,
云水之間是否能相親。
世人皆嫌棄良馬消瘦,
唯有君子不棄臥龍的貧窮。
千金未必能改變一個人的品性,
但一諾之言是可以許下生死的。
不要說讀書人沒有感激之情,
我的內心深處還是對恩人報恩的。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寫崔中丞上任湖南之行。詩人用山上的青松、路上的塵土來形容湖南的自然環境,暗含著對湖南的喜愛。詩人認為天地間的云水是和睦相處的,而人與人之間是否能和睦相處,還得看個人的品性和思想是否合拍。
詩中提到世人嫌棄良馬瘦,唯有崔中丞不推卸王羲之貧窮的朋友,這是對崔中丞的贊揚。詩人認為金錢未必能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和品性,但誠信和信守承諾的價值是可以決定生死命運的。最后,詩人呼吁不要說讀書人沒有感激之情,他會永遠心存對恩人的報恩之心。
整首詩通過對湖南自然環境的描寫和對崔中丞的贊美,表達了詩人對崔中丞的敬仰之情,以及對誠信和感激精神的推崇。
“一諾從來許殺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ng hú nán cuī zhōng chéng
上湖南崔中丞
shān shàng qīng sōng mò shàng chén, yún ní qǐ hé dé xiāng qīn.
山上青松陌上塵,云泥豈合得相親。
jǔ shì jǐn xián liáng mǎ shòu,
舉世盡嫌良馬瘦,
wéi jūn bù qì wò lóng pín.
唯君不棄臥龍貧。
qiān jīn wèi bì néng yí xìng, yī nuò cóng lái xǔ shā shēn.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諾從來許殺身。
mò dào shū shēng wú gǎn jī, cùn xīn hái shì bào ēn rén.
莫道書生無感激,寸心還是報恩人。
“一諾從來許殺身”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