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客寐常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為客寐常晚”全詩
沉沉石城夜,漠漠西漢秋。
為客寐常晚,臨風意難收。
三更柁樓底,身世入搔頭。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石城夜賦》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石城夜賦》是宋代詩人陳與義的作品。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石城夜賦
初月光滿江,斷處知急流。
沉沉石城夜,漠漠西漢秋。
為客寐常晚,臨風意難收。
三更柁樓底,身世入搔頭。
中文譯文:
剛出的月光照滿了江面,斷斷續續的水流聲讓人感受到它的急促。
沉浸在深沉的石城之夜,模糊的西漢秋意彌漫著。
作為客人,入睡常常很晚,站在風中,心境難以平靜。
深夜的時候,在柁樓的底下,思考自己身世的曲折經歷,內心痛苦不堪。
詩意和賞析:
《石城夜賦》描繪了夜晚的景色和詩人內心的情感。詩人以第一人稱的視角,表達了自己在石城夜晚的感受和思考。
詩中的“初月光滿江”描繪了月光初升、倒映在江面上的景象,與后文的“斷處知急流”相呼應,形容江水的急促流動。這種景象給人以夜深沉靜、清幽的感覺。
接下來的“沉沉石城夜,漠漠西漢秋”通過形容詞的反復使用,強調了夜晚的沉寂、秋意的濃厚。石城夜色沉沉,給人一種寂靜、孤獨的感覺,西漢秋意的漠漠則給人一種凄涼、蕭瑟之感。
詩中的“為客寐常晚,臨風意難收”表達了詩人作為客人時心境的不安定。他常常入睡很晚,難以平復內心的情緒。臨風之下,他的思緒無法收斂,心情無法寧靜。
最后兩句“三更柁樓底,身世入搔頭”揭示了詩人內心的痛苦和無奈。三更時分,詩人站在柁樓底下,思考自己曲折的身世,這些經歷讓他心頭痛苦不堪,如同抓破了頭發一般。
整首詩以夜色、秋意為背景,通過描繪景物和詩人的內心情感,表達了一種寂寞、憂傷的情緒。詩人對自己身世的疑惑和困惑,以及對逝去時光的感慨,使得這首詩詞充滿了深情和思索的意味。
“為客寐常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chéng yè fù
石城夜賦
chū yuè guāng mǎn jiāng, duàn chù zhī jí liú.
初月光-滿江,斷處知急流。
chén chén shí chéng yè, mò mò xī hàn qiū.
沉沉石城夜,漠漠西漢秋。
wèi kè mèi cháng wǎn, lín fēng yì nán shōu.
為客寐常晚,臨風意難收。
sān gēng duò lóu dǐ, shēn shì rù sāo tóu.
三更柁樓底,身世入搔頭。
“為客寐常晚”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