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慣平生作報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只慣平生作報書”全詩
江湖不是無來雁,只慣平生作報書。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寄大光》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大光》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陳與義。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心折零陵霜入鬢,
更修短札問何如。
江湖不是無來雁,
只慣平生作報書。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念之情。他的心情沉重,如同被冰霜凜冽的寒風刺入額頭。他寫信給遠方的朋友,詢問他的近況如何。詩中提到江湖,指的是人世間的紛擾和變遷。作者認為,江湖上的人并不像遷徙的雁鳥那樣無法回來,而是習慣了一生中寫報告或書信的模式。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內心的憂傷和孤獨,表達了對遠方朋友的思念和關切。詩中的意象和表達方式都相對平實,沒有過多修飾,給人一種真實而深刻的感覺。
首句“心折零陵霜入鬢”,通過零陵霜入鬢的描寫,傳達了作者內心的痛苦和困惑。這種描寫手法既直接又生動,使讀者能夠直觀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第二句“更修短札問何如”,表達了作者寫信的動機和目的。他以簡短的信札形式,詢問對方的近況,顯示出作者對朋友的關心和期待。
接下來的兩句“江湖不是無來雁,只慣平生作報書”,用江湖和來雁的形象,暗示了人世間的變幻和流轉。作者認為,即使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人們也能像雁鳥一樣回來,只是他們更習慣了用書信和報告的方式來表達自己。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語言簡潔,通過幾個意象的巧妙運用,將作者的內心情感生動地展現出來。它表達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和信件傳遞的重要性,同時也反映了當時文人士人的生活態度和情感體驗。
“只慣平生作報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dà guāng
寄大光
xīn zhé líng líng shuāng rù bìn, gèng xiū duǎn zhá wèn hé rú.
心折零陵霜入鬢,更修短札問何如。
jiāng hú bú shì wú lái yàn, zhǐ guàn píng shēng zuò bào shū.
江湖不是無來雁,只慣平生作報書。
“只慣平生作報書”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