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中興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煌煌中興業”全詩
使知臨難日,猶有不欺臣。
河洛傾遺憤,英雄嘆后塵。
煌煌中興業,公合冠麒麟。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劉大資挽詞二首》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劉大資挽詞二首》是宋代詩人陳與義所作的一首挽詞,詩中表達了對劉大資的悼念和對其英勇事跡的贊美。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死公余事,由來虜亦人。
使知臨難日,猶有不欺臣。
河洛傾遺憤,英雄嘆后塵。
煌煌中興業,公合冠麒麟。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已故劉大資的悼念和對他英勇事跡的贊美。劉大資在世時,盡職盡責,甚至在面臨生死危險的時候也沒有辜負君主的信任。詩人感嘆劉大資的離去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遺憾和痛苦,英雄的身影已經成為歷史的塵埃。然而,盡管有英雄的離去,國家仍然在繼續發展,光輝燦爛的事業依然進行,詩人寄望于公正的君主能夠繼續引領國家繁榮昌盛。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劉大資的贊頌和悼念,展示了作者對忠誠和英勇的敬佩之情。詩人贊揚劉大資在面臨困難和危險時的堅定和勇敢,他的忠誠和擔當沒有被辜負,這也體現了作者對人性的理解和對忠誠的認同。詩中的"河洛"指的是河南和洛陽,"傾遺憤"意味著劉大資的死引起了人們的悲憤和遺憾,"英雄嘆后塵"表達了對英雄逝去的惋惜和哀嘆。然而,詩人也在表達對國家的樂觀和希望,盡管英雄離去,但國家的事業仍在繼續,中興的光輝仍將繼續發揚。最后一句"公合冠麒麟"是對君主的稱贊,將君主比喻為戴著祥瑞麒麟冠的賢明君主,寄托了對君主的期望和對國家興盛的向往。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劉大資的贊美和對國家前景的展望,抒發了作者對忠誠、英勇和國家興盛的思考和情感,展現了作者對時代和英雄的獨特見解。
“煌煌中興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ú dà zī wǎn cí èr shǒu
劉大資挽詞二首
yī sǐ gōng yú shì, yóu lái lǔ yì rén.
一死公余事,由來虜亦人。
shǐ zhī lín nàn rì, yóu yǒu bù qī chén.
使知臨難日,猶有不欺臣。
hé luò qīng yí fèn, yīng xióng tàn hòu chén.
河洛傾遺憤,英雄嘆后塵。
huáng huáng zhōng xīng yè, gōng hé guān qí lín.
煌煌中興業,公合冠麒麟。
“煌煌中興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七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