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惡語知誰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流傳惡語知誰好”全詩
能賦君推三世事,倦游我棄七年官。
流傳惡語知誰好,勾引新篇得細看。
六月山齋當暑令,風霜獨發卷中寒。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次韻謝邢九思》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次韻謝邢九思》
朝代:宋代
作者:陳與義
平生不接里閭歡,
豈料相逢虺蜮壇。
能賦君推三世事,
倦游我棄七年官。
流傳惡語知誰好,
勾引新篇得細看。
六月山齋當暑令,
風霜獨發卷中寒。
中文譯文:
我平生從未參與里閭的歡樂,
沒想到竟在這危險的地方相遇。
你能夠寫出贊美君主的詩篇,
因此備受君主推崇,成為官員。
而我則厭倦了旅游,放棄了七年的官職。
惡意的謠言四處傳播,我不知道誰是真正的朋友,
而你的新作品吸引了我的注意。
六月的山中小屋在炎熱的天氣里,
我孤獨地寫下這首詩篇,感受到卷簾中的寒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陳與義所作,以次韻謝邢九思之意為題。詩人在詩中表達了一種對生活和命運的反思。
詩的前兩句表達了詩人平生不曾參與里閭(指鄉里)的歡樂,暗示了他的孤獨和與世隔絕的境遇。接下來的兩句寫到了他們在危險的虺蜮壇相遇,虺蜮壇是指一個充滿險惡和詭譎之地,這里可以理解為社會或政治上的困境。
接著,詩人贊美了對方的才華,指出他能夠寫出君主贊美的詩篇,因此得到了君主的推崇和官職。而詩人自己則表示厭倦了旅游,放棄了七年的官職,可能是因為對官場的失望和對世俗的厭倦。
接下來的兩句寫到了流傳的惡語和他不知道誰是真正的朋友,暗示了他在官場中受到了許多非議和誹謗。而對方的新作品卻吸引了他的注意,可以理解為對方的作品給他帶來了新的思考和啟發。
最后兩句寫到了詩人在六月的山中小屋中寫作的情景,暗示了他在炎熱的夏天里,獨自面對寒冷的境況,也可以理解為內心的孤寂和冷寂。
整首詩通過對兩個人不同命運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的反思和對孤獨的思考。詩人在表達自己的遭遇和感受的同時,也對對方的才華表示了欣賞和敬佩。
“流傳惡語知誰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xiè xíng jiǔ sī
次韻謝邢九思
píng shēng bù jiē lǐ lǘ huān, qǐ liào xiāng féng huī yù tán.
平生不接里閭歡,豈料相逢虺蜮壇。
néng fù jūn tuī sān shì shì, juàn yóu wǒ qì qī nián guān.
能賦君推三世事,倦游我棄七年官。
liú chuán è yǔ zhī shuí hǎo, gōu yǐn xīn piān dé xì kàn.
流傳惡語知誰好,勾引新篇得細看。
liù yuè shān zhāi dāng shǔ lìng, fēng shuāng dú fā juàn zhōng hán.
六月山齋當暑令,風霜獨發卷中寒。
“流傳惡語知誰好”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仄韻) 去聲二十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