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營鞍馬往來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營營鞍馬往來稀”全詩
相逢士卒皆垂淚,八座朝天何日歸。
分類:
作者簡介(戎昱)
戎昱,(744~800)唐代詩人。荊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風(今屬陜西)。少年舉進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進士。寶應元年(762),從滑州、洛陽西行,經華陰,遇見王季友,同賦《苦哉行》。大歷二年(767)秋回故鄉,在荊南節度使衛伯玉幕府中任從事。后流寓湖南,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長安,任侍御史。翌年貶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職,流寓桂州而終。中唐前期比較注重反映現實的詩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寫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羈旅游宦、感傷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臘夜》較有名。
《過東平軍》戎昱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過東平軍》是唐代詩人戎昱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戰爭中士兵們的艱辛和無盡的離別之苦,表達了對和平的向往和對歸鄉的期盼。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畫角初鳴殘照微,
營營鞍馬往來稀。
相逢士卒皆垂淚,
八座朝天何日歸。
詩詞的詩意是描述在戰爭中,士兵們的生活是多么艱辛和孤寂。畫角初鳴,指的是戰爭的開始,殘照微暗,暗示著傍晚的時候。營營鞍馬往來稀,形容戰場上的活動越來越少,士兵們的往來也變得稀少。相逢士卒皆垂淚,表達了士兵們在相遇時都流下了淚水,彼此的離別之苦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八座朝天何日歸,表達了士兵們渴望戰爭結束,能夠回到家鄉的心情。八座指的是軍營的八個方向,朝天則是指向著家鄉的方向,詩中的問句反映了士兵們對歸鄉的期盼和對和平的向往。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戰爭中士兵們的艱辛和無盡的離別之苦,通過對士兵們心情的描寫,表達了對和平的向往和對歸鄉的期盼。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營營鞍馬往來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dōng píng jūn
過東平軍
huà jiǎo chū míng cán zhào wēi, yíng yíng ān mǎ wǎng lái xī.
畫角初鳴殘照微,營營鞍馬往來稀。
xiāng féng shì zú jiē chuí lèi, bā zuò cháo tiān hé rì guī.
相逢士卒皆垂淚,八座朝天何日歸。
“營營鞍馬往來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