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下張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未必下張巡”全詩
公為九州督,我是半途人。
政爾傾全節,終然卻要身。
平生第溫嶠,未必下張巡。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再別》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再別》
多難還分手,
江邊日發新。
公為九州督,
我是半途人。
政爾傾全節,
終然卻要身。
平生第溫嶠,
未必下張巡。
中文譯文:
再次分別,
多次的困難依然難以分開我們。
在江邊,太陽依舊升起。
你成為九州的督護,
而我只是個途中的行人。
你為政事傾盡全力,
最終卻不得不離開。
我一生熱愛溫嶠,
或許未來也會像張巡一樣離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再別》是宋代詩人陳與義創作的作品。詩中抒發了詩人與友人的離別之情和對友人的贊頌。
詩人表達了離別的痛苦和不舍之情。詩的開頭寫道“多難還分手”,說明他們在面臨重重困難時仍然難以分別。江邊的太陽升起,象征著世界依然在繼續,生活還會繼續下去,但是他們的分別卻是不可避免的。
詩中描繪了友人的偉大和自己的平凡。友人成為九州的督護,執掌重要的政務,而詩人只是個途中的行人,他們的命運和地位存在差距。友人為政事傾盡全力,盡管如此,最終還是不得不離開,暗示了世事無常,人生的變遷。
最后兩句“平生第溫嶠,未必下張巡”,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贊賞和美好的祝愿。溫嶠是一個地名,詩人說自己一生最珍視溫嶠這個地方,而友人則有可能像歷史上的張巡一樣出使邊疆,離開溫嶠。這里既表達了詩人對溫嶠的深情,也表達了對友人的祝福和希望他有更廣闊的前程。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離別之情,展示了友情和人生的無常。通過對友人和自己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友人的贊揚和自己的感慨,同時也反映了人生的變遷和無常的命運。這首詩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和感慨,展現了詩人對友情和生命的獨特理解。
“未必下張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bié
再別
duō nàn hái fēn shǒu, jiāng biān rì fā xīn.
多難還分手,江邊日發新。
gōng wèi jiǔ zhōu dū, wǒ shì bàn tú rén.
公為九州督,我是半途人。
zhèng ěr qīng quán jié, zhōng rán què yào shēn.
政爾傾全節,終然卻要身。
píng shēng dì wēn jiào, wèi bì xià zhāng xún.
平生第溫嶠,未必下張巡。
“未必下張巡”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