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作謫官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畫作謫官圖”全詩
不見汝州師,但見西來云。
長安豈無樹,憶師堂前柳。
世路九折多,游子百事丑。
三年成一夢,夢破說夢中。
來時西門雨,去日東門風。
書到及師閑,為我點枯筆。
畫作謫官圖,羸驂帶寒日。
他時取歸路,千里作一程。
飽吃殘年飯,就師聽竹聲。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將赴陳留寄心老》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將赴陳留寄心老》是宋代詩人陳與義的作品。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離開家鄉、遠行他鄉的心情,感嘆時光的流轉和游子的辛苦。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將赴陳留寄心老》
今日忽不樂,
圖書從糾紛。
不見汝州師,
但見西來云。
長安豈無樹,
憶師堂前柳。
世路九折多,
游子百事丑。
三年成一夢,
夢破說夢中。
來時西門雨,
去日東門風。
書到及師閑,
為我點枯筆。
畫作謫官圖,
羸驂帶寒日。
他時取歸路,
千里作一程。
飽吃殘年飯,
就師聽竹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離別之情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在離開家鄉前的感受和思考。詩的開頭,作者突然間感到不快樂,原因是因為瑣事糾纏不清。他心中期待能夠見到自己的教師,但只看見了西方的云彩,隱喻著他將要離開故鄉,遠赴他鄉。
接下來,作者回憶起長安的景色,雖然那里也有樹木,但他更加懷念教師堂前的柳樹。這里通過對比,展示了作者對故鄉和教師的眷戀之情。他認為在世間行走,遭遇了很多曲折和挫折,自己作為一個游子,飽嘗百事之丑陋。
作者提到自己離開故鄉已有三年,這段時間對他來說仿佛是一場夢境。而這個夢境被打破后,他才意識到原來自己一直處于夢中。他描述了離開時西門下雨的情景,以及離去時東門吹來的風,這些細膩的描寫增加了離別的傷感。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寄情于書畫之間。他希望自己的書信能夠抵達教師手中,為自己點亮枯竭的筆墨。他將自己的畫作比喻成被貶謫的官員,而他所乘坐的瘦弱馬匹也承載著寒冷的日子。
最后,作者展望將來,希望能夠獲得歸鄉的路程,即使千里之遙也只是一段旅途。他飽嘗了殘年的飯食,希望能夠在教師身邊聆聽竹林的聲音,以求內心的寧靜和安慰。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離別之情和游子的辛酸。通過對故鄉的懷念、對師生情誼的珍視以及對未來的期許,展示了作者內心的紛亂和追求。整體上,這首詩詞既流露出作者的個人情感,又折射出宋代時期游子的普遍經歷,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感人的詩意。
“畫作謫官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fù chén liú jì xīn lǎo
將赴陳留寄心老
jīn rì hū bù lè, tú shū cóng jiū fēn.
今日忽不樂,圖書從糾紛。
bú jiàn rǔ zhōu shī, dàn jiàn xī lái yún.
不見汝州師,但見西來云。
cháng ān qǐ wú shù, yì shī táng qián liǔ.
長安豈無樹,憶師堂前柳。
shì lù jiǔ zhé duō, yóu zǐ bǎi shì chǒu.
世路九折多,游子百事丑。
sān nián chéng yī mèng, mèng pò shuō mèng zhōng.
三年成一夢,夢破說夢中。
lái shí xī mén yǔ, qù rì dōng mén fēng.
來時西門雨,去日東門風。
shū dào jí shī xián, wèi wǒ diǎn kū bǐ.
書到及師閑,為我點枯筆。
huà zuò zhé guān tú, léi cān dài hán rì.
畫作謫官圖,羸驂帶寒日。
tā shí qǔ guī lù, qiān lǐ zuò yī chéng.
他時取歸路,千里作一程。
bǎo chī cán nián fàn, jiù shī tīng zhú shēng.
飽吃殘年飯,就師聽竹聲。
“畫作謫官圖”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