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住庵中老居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無住庵中老居士”全詩
文殊罔明俱拱手,今日花枝喚得回。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葉柟惠花》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葉柟惠花》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陳與義。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無住庵中老居士,
逢春入定不銜杯。
文殊罔明俱拱手,
今日花枝喚得回。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老居士在無住庵中的情景。他在春天來臨時,靜坐入定,不再沉迷于世俗的歡樂和飲酒。他悟到了佛法的真義,以至于就連文殊菩薩也無法理解他的境界,只能敬重地合十致敬。然而,今天的花朵卻喚醒了他的回憶,使他感到心潮起伏。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老居士的描寫,展現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無住庵是禪宗的修行場所,而老居士在這里靜坐入定,不沉迷于世俗的歡樂和物質享受。他放棄了喧囂與浮華,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超越。逢春入定,可以理解為他在春天這個萬物復蘇的季節,更加專注于修行,與自然融為一體。
詩中提到的文殊菩薩是智慧菩薩,代表著智慧和見解的境界。文殊菩薩無法明了老居士的境界,說明他的修行已經達到了超越一般人認知的層次。文殊菩薩拱手合十,表示對老居士的敬意和欽佩。
然而,詩的最后一句表達了老居士被花朵喚醒的情感。花朵作為春天的象征,象征著生機和美好。花朵的綻放喚起了老居士往事的回憶,使他感受到了人世間的情感波動和生命的變遷。
整首詩詞通過對老居士的修行和超脫的描繪,表達了追求內心寧靜和超越塵世的精神追求。同時,詩中的花朵與往事的回憶構成了一種對人生變幻和情感波動的思考。整體上,這首詩詞在簡短的文字中展現了一種超越塵世的境界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無住庵中老居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nán huì huā
葉柟惠花
wú zhù ān zhōng lǎo jū shì, féng chūn rù dìng bù xián bēi.
無住庵中老居士,逢春入定不銜杯。
wén shū wǎng míng jù gǒng shǒu, jīn rì huā zhī huàn dé huí.
文殊罔明俱拱手,今日花枝喚得回。
“無住庵中老居士”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