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心云霧隔三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傷心云霧隔三川”全詩
倚杖東南觀北變,傷心云霧隔三川。
江湖氣動春還冷,鴻雁聲回人不眠。
苦憶西州老太守,何時相伴一燈前。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春夜感懷寄席大光》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春夜感懷寄席大光》
管寧白帽且蹁躚,
孤鶴歸期難計年。
倚杖東南觀北變,
傷心云霧隔三川。
江湖氣動春還冷,
鴻雁聲回人不眠。
苦憶西州老太守,
何時相伴一燈前。
中文譯文:
管寧戴著白色帽子,蹁躚而行,
孤鶴歸巢的時間難以計算多少年。
我依靠著拐杖,站在東南方向觀察北方的變化,
傷心地看著云霧遮隔著三條川流。
江湖中的氣息仍然寒冷,
鴻雁的聲音回蕩,使人無法入眠。
我苦苦懷念西州的老太守,
何時才能與他一同坐在燈下相伴。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陳與義所作,描繪了春夜的感受和懷念之情。詩人以自己的視角,表達了內心的孤寂和對過去的思念。
首句中,管寧戴著白色帽子,蹁躚而行,給人一種優雅自信的形象。孤鶴歸期難計年,暗示了時間的長久流逝和人事的無常。
接著,詩人倚著拐杖,東南方望著北方的變化,可能是在思索自然和社會的變遷。云霧隔三川,形容了心情的沉重和困擾。
然后,詩人描述了江湖中春天的氣息仍然冷寂,鴻雁的聲音回蕩,讓人無法入眠。這里江湖的寒冷和鴻雁的聲音,可以理解為外界世界的喧囂與自己內心的不安之間的對比。
最后兩句,詩人苦苦懷念西州的老太守,并希望能與他一同坐在燈下相伴。這表達了對過去友情和陪伴的向往,對歲月流轉中的珍貴回憶的懷念之情。
整首詩詞以春夜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內心感受的描繪,表達了詩人的孤寂、思念和對過去的向往。同時,通過對江湖和鴻雁的描繪,也暗示了外界世界的喧囂和自己內心的矛盾沖突。這首詩詞在情感上具有較強的個人表達,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對友情和歸隱之情的思考和追求。
“傷心云霧隔三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yè gǎn huái jì xí dà guāng
春夜感懷寄席大光
guǎn níng bái mào qiě pián xiān, gū hè guī qī nán jì nián.
管寧白帽且蹁躚,孤鶴歸期難計年。
yǐ zhàng dōng nán guān běi biàn, shāng xīn yún wù gé sān chuān.
倚杖東南觀北變,傷心云霧隔三川。
jiāng hú qì dòng chūn hái lěng, hóng yàn shēng huí rén bù mián.
江湖氣動春還冷,鴻雁聲回人不眠。
kǔ yì xī zhōu lǎo tài shǒu, hé shí xiāng bàn yī dēng qián.
苦憶西州老太守,何時相伴一燈前。
“傷心云霧隔三川”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