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洗三生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為洗三生石”全詩
我來兩忘揖,團團一庵白。
戲談鄧州禪,分食天寧麥。
竹風亦喜我,蕭瑟至日夕。
出家丈夫事,軒裳本兒劇。
愿香驚余煙,世故感陳跡。
固應師未鈍,使我不安席。
時求一滴水,為洗三生石。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印老索印庵詩》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陳與義所作的《印老索印庵詩》,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人們說融公懶散,躺在床上向客人行禮。
我來到這庵中,忘卻了一切,團團白庵。
閑談鄧州的禪宗,一起分享著天寧的小麥。
竹風也喜歡我,微風吹拂至日暮時分。
出家做丈夫的事情,本來就是一出戲。
愿我的香氣擾動過去的煙塵,感受世俗的痕跡。
師傅的智慧必然非常高深,使我不安而不能入座。
我時常尋求一滴水,來洗凈三世的石頭。
詩意:
這首詩以陳與義在印庵的生活為背景,表達了他對世俗繁瑣的厭倦和對禪宗生活的追求。詩人描述了自己忘卻一切俗務的狀態,將庵堂描繪成團團白色,象征純凈和寧靜。他與其他禪宗修行者一起談論鄧州的禪宗,并分享他們在天寧的農田中所獲得的小麥。詩人感受到了竹風的喜愛,將自然景觀與禪修相結合,渲染了寧靜而美好的禪意。他將出家修行比喻為一出戲,強調了世俗與禪修之間的對比。最后,詩人希望自己的修行能夠洗凈前世的痕跡,達到心靈的凈化。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禪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通過描繪庵堂的純凈和寧靜,以及與自然的融合,展現了禪修帶來的內心寧靜和滿足感。詩人借助對鄧州禪宗的戲談和與禪修同行者的交流,強調了修行者之間的默契和共同體驗。最后,他希望通過修行的洗禮,超越世俗的束縛,達到心靈的凈化和超越。整首詩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描寫,展現了禪修生活的美好和價值,給人以寧靜和思考的空間。
“為洗三生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ìn lǎo suǒ yìn ān shī
印老索印庵詩
rén yán róng gōng lǎn, chuáng shàng yī bīn kè.
人言融公懶,床上揖賓客。
wǒ lái liǎng wàng yī, tuán tuán yī ān bái.
我來兩忘揖,團團一庵白。
xì tán dèng zhōu chán, fēn shí tiān níng mài.
戲談鄧州禪,分食天寧麥。
zhú fēng yì xǐ wǒ, xiāo sè zhì rì xī.
竹風亦喜我,蕭瑟至日夕。
chū jiā zhàng fū shì, xuān shang běn ér jù.
出家丈夫事,軒裳本兒劇。
yuàn xiāng jīng yú yān, shì gù gǎn chén jī.
愿香驚余煙,世故感陳跡。
gù yīng shī wèi dùn, shǐ wǒ bù ān xí.
固應師未鈍,使我不安席。
shí qiú yī dī shuǐ, wèi xǐ sān shēng shí.
時求一滴水,為洗三生石。
“為洗三生石”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