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云遂不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孤云遂不還”全詩
向來萬里意,今在一窗間。
眾木俱含晚,孤云遂不還。
此中有佳句,吟斷不相關。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題許道寧量》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許道寧量》是宋代陳與義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滿眼長江水,蒼然何郡山。
向來萬里意,今在一窗間。
眾木俱含晚,孤云遂不還。
此中有佳句,吟斷不相關。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江山景色的畫面。作者看到長江波瀾壯闊,遠處山巒蒼茫。他感慨萬里意綿長,而今卻只在眼前一扇窗戶之間。周圍的樹木都沐浴在夕陽余暉中,孤獨的云彩卻再也無法回來。在這其中,有一些優美的詩句,可是卻不知與眼前的景色有何關聯。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江山景色,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思考。首先,作者以長江為背景,展示了江水的壯麗和浩渺,山巒的蒼茫和高遠,給人以廣闊而壯麗的感覺。接著,他表達了自己長久以來的思緒和情感,將萬里的思緒壓縮到了眼前的一扇窗戶之間,突顯了時間和空間的轉變。這種對時間和空間的變幻感嘆,反映了人生的短暫和無常,以及作者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通過描繪周圍的景物,進一步增強了對流逝時光的感知。他描述了晚霞映照下的樹木,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老去。孤獨的云彩則象征著逝去的時光再也無法回來。最后兩句表明作者在這一切中,發現了一些美麗的詩句,但卻不知如何與眼前的景色相聯系。這種無法聯系的感覺,或許也是作者對時間和生命無法捕捉和留住的思考。
整首詩詞以景物描寫為主線,通過細膩而哲理的文字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生命短暫的思考和感慨。它展示了陳與義獨特的詩境和情感表達能力,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鳴。
“孤云遂不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xǔ dào níng liàng
題許道寧量
mǎn yǎn cháng jiāng shuǐ, cāng rán hé jùn shān.
滿眼長江水,蒼然何郡山。
xiàng lái wàn lǐ yì, jīn zài yī chuāng jiān.
向來萬里意,今在一窗間。
zhòng mù jù hán wǎn, gū yún suì bù hái.
眾木俱含晚,孤云遂不還。
cǐ zhōng yǒu jiā jù, yín duàn bù xiāng guān.
此中有佳句,吟斷不相關。
“孤云遂不還”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