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來空認袁公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客來空認袁公額”全詩
客來空認袁公額,淚盡慚無楊惲書。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跋外祖存誠于帖》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跋外祖存誠于帖》是宋代陳與義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亂眼龍蛇起平陸,
前身羲獻已黃墟。
客來空認袁公額,
淚盡慚無楊惲書。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思考和對時代變遷的感慨。詩中通過描繪亂眼龍蛇起舞的景象,暗喻亂世的動蕩和紛亂。提到了羲獻和黃墟,指代遠古時代的偉大文明已經逝去,如今的平陸處于動蕩不安的局勢之中。詩人以客人的身份來到平陸,在這個陌生的地方,看到了袁公的墓碑,但卻無法認出他的名字,感到無比的迷茫和困惑。最后,詩人用淚水的枯竭來暗示自己的輾轉苦思和對楊惲的書信的渴望,但卻無法得到。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揭示歷史的變遷和對時代的憂慮,展現了作者對現實的思考和對個人命運的感慨。通過使用象征和隱喻的手法,詩人將亂世的動蕩和紛亂與遠古文明的輝煌進行了對比,表達了對歷史起伏和人事無常的深刻認識。詩中的客人形象代表了作者自己,他身處陌生的環境中,對過去和未來感到困惑和迷茫。袁公的墓碑成為詩人對歷史認同的象征,但卻無法辨認出他的名字,暗示了歷史的模糊和記憶的不可靠。最后,詩人以淚盡來表達自己對過去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渴望,但卻感到無奈和失望。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含蓄的語言,以及象征和隱喻的手法,展現了作者對歷史和現實的思考。詩人對歷史的迷茫和對時代變遷的憂慮,使得這首詩詞充滿了思想和哲理,帶給讀者深深的思考與共鳴。
“客來空認袁公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á wài zǔ cún chéng yú tiē
跋外祖存誠于帖
luàn yǎn lóng shé qǐ píng lù, qián shēn xī xiàn yǐ huáng xū.
亂眼龍蛇起平陸,前身羲獻已黃墟。
kè lái kōng rèn yuán gōng é, lèi jǐn cán wú yáng yùn shū.
客來空認袁公額,淚盡慚無楊惲書。
“客來空認袁公額”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