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輿伊軋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竹輿伊軋聲”全詩
晴云秋更白,野水暮還明。
寂寞信吾道,淹留諳世情。
王喬有余舄,借我一東征。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將次葉城道中》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將次葉城道中》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陳與義。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荒野少人去,竹輿伊軋聲。
晴云秋更白,野水暮還明。
寂寞信吾道,淹留諳世情。
王喬有余舄,借我一東征。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將領在葉城道上的情景。詩人感嘆道路荒涼,少有行人經過,只聽到竹轎的摩擦聲。秋天的晴空更加明亮,野水在黃昏時分反而變得明亮起來。詩人感到孤寂,堅守自己的道義,沉浸在世俗的情感中。他向王喬請求一輛船只,借給他出征東方。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荒野中的道路和自然景觀,展現了一種凄涼和孤寂的氛圍。作者運用了簡潔而富有想象力的語言,使讀者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的寧靜和人與自然相互交融的情感。詩中的晴空和野水反差鮮明,暗示著人生的起伏和變化。詩人表達了他對世間紛繁的厭倦和追求內心寧靜的渴望,同時也表達了對王喬的請求,希望得到支持和扶持,展開一次東征之旅。整首詩既有對自然景觀的描寫,又融入了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對人生的獨特見解和情感體驗。
“竹輿伊軋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cì yè chéng dào zhōng
將次葉城道中
huāng yě shǎo rén qù, zhú yú yī yà shēng.
荒野少人去,竹輿伊軋聲。
qíng yún qiū gèng bái, yě shuǐ mù hái míng.
晴云秋更白,野水暮還明。
jì mò xìn wú dào, yān liú ān shì qíng.
寂寞信吾道,淹留諳世情。
wáng qiáo yǒu yú xì, jiè wǒ yī dōng zhēng.
王喬有余舄,借我一東征。
“竹輿伊軋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