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何復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今日何復集”全詩
忽悟春已深,鳴禽飛相及。
雪消眾綠凈,霧罷群峰立。
澗邊千嵁巖,今日何復集。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雨晴徐步》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雨晴徐步》是宋代詩人陳與義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百年幾晴朝,
徐步山徑濕。
忽悟春已深,
鳴禽飛相及。
雪消眾綠凈,
霧罷群峰立。
澗邊千嵁巖,
今日何復集。
詩意:
這首詩以雨停后的晴朗天氣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觀察和感悟。詩人徐步行走在濕潤的山徑上,體驗著百年中幾個晴朗的早晨。突然他意識到春天已經深入到了心靈深處,聽到鳴禽的歌聲,它們飛翔在空中,似乎也在喚醒詩人的心靈。
雪已經消融,萬物變得綠意盎然,清新而明亮。薄霧散去,群山聳立在天空中,它們似乎在等待著什么。在溪澗的邊上,有著千嵁巖,這些巖石似乎在今天重新聚集在一起。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幅雨后的山水景色,同時傳達了詩人對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對時光流逝的思考。詩人通過雨后春天的景象,表現出自然界的變幻和生機勃勃的一面。
在描寫方面,詩人運用了一系列的對比手法。他將雪消融與眾綠凈、霧罷與群峰立進行對比,展現了季節交替和自然界的變化。這種對比使得詩中的景色更加生動,也凸顯了春天帶來的新鮮活力。
此外,詩人還通過描寫鳴禽飛翔和山巖的形象,表達了他對自然的敬畏和對時光流逝的思考。鳴禽的歌聲和飛翔象征著生命力和活力,而千嵁巖的存在則提醒著詩人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暫。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展現了自然界的景象和詩人的情感體驗,通過對比和意象的運用,使得詩意更加深遠。這首詩詞展示了陳與義對自然的敏銳觀察和對生命的思考,具有典型的宋代山水詩的特點。
“今日何復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ǔ qíng xú bù
雨晴徐步
bǎi nián jǐ qíng cháo, xú bù shān jìng shī.
百年幾晴朝,徐步山徑濕。
hū wù chūn yǐ shēn, míng qín fēi xiāng jí.
忽悟春已深,鳴禽飛相及。
xuě xiāo zhòng lǜ jìng, wù bà qún fēng lì.
雪消眾綠凈,霧罷群峰立。
jiàn biān qiān kān yán, jīn rì hé fù jí.
澗邊千嵁巖,今日何復集。
“今日何復集”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四緝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