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無乃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薄暮無乃寒”全詩
東西南北客,更得幾回看。
紅衿映肉色,薄暮無乃寒。
園中如許梅,獨覺賦詩難。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雨中觀秉仲家月桂》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雨中觀秉仲家月桂》是宋代詩人陳與義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在雨中觀賞秉仲家的月桂花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美景的贊美和對詩歌創作的思考。
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雨中觀秉仲家月桂,
月桂花上雨,春歸一憑欄。
東西南北客,更得幾回看。
紅衿映肉色,薄暮無乃寒。
園中如許梅,獨覺賦詩難。
詩詞的中文譯文大致如下:
在雨中觀賞秉仲家的月桂花,
月桂花上有雨水,春天的歸來我依靠在欄桿上觀賞。
東西南北來的客人,不禁多次駐足欣賞。
紅色的衣裳映襯著人的肌膚,黃昏時分未免有些寒冷。
園中的梅花也很美麗,我獨自感到創作詩歌并不容易。
這首詩詞通過雨中觀賞秉仲家的月桂花,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細膩觀察和感受。詩人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雨中的美景,表現出對春天歸來的喜悅和對花朵的贊美之情。
詩中提到了東西南北來的客人,暗示了詩人對月桂花美麗景色的欣賞不僅僅是個人之感受,而是值得他人共同分享的。紅色的衣裳映襯著人的肌膚,不禁讓人想起春天的氣息。然而,詩人在黃昏時分感到一絲寒意,可能是因為雨水和日落的緣故,這種微妙的感受增添了詩詞的情感層次。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園中梅花的贊美,并表露了他在賦詩創作時的困惑和無奈。詩人覺得園中的梅花美麗,但要將這美麗的景色寫進詩中卻并不容易,給人以一種藝術創作的無力感。
整體而言,這首詩以雨中觀賞月桂花為主題,通過描繪細膩的景色和表達內心的感受,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敏感和對詩歌創作的思考。
“薄暮無乃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ǔ zhōng guān bǐng zhòng jiā yuè guì
雨中觀秉仲家月桂
yuè guì huā shàng yǔ, chūn guī yī píng lán.
月桂花上雨,春歸一憑欄。
dōng xī nán běi kè, gèng dé jǐ huí kàn.
東西南北客,更得幾回看。
hóng jīn yìng ròu sè, bó mù wú nǎi hán.
紅衿映肉色,薄暮無乃寒。
yuán zhōng rú xǔ méi, dú jué fù shī nán.
園中如許梅,獨覺賦詩難。
“薄暮無乃寒”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