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筇共坐槎牙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扶筇共坐槎牙石”全詩
扶筇共坐槎牙石,澗水悲鳴無歇時。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坐澗邊石上》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坐澗邊石上》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陳與義。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坐在澗邊的石頭上,
周圍是青山環繞和竹籬。
人間沒有一條路能找到安危。
我們手扶著竹杖,共同坐在這塊凹凸不平的石頭上,
澗水悲鳴聲不停地響著。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坐在澗邊的石頭上的場景。周圍是青山和竹籬,給人一種寧靜而幽雅的感覺。詩中提到了人間沒有一條路能找到安危,暗示了世間紛繁復雜的人事紛爭和無法預測的命運變化。然而,詩人選擇在這個清幽的地方坐下來,與朋友一起分享這寧靜的時刻。澗水的悲鳴聲不停地響著,給整個場景增添了一絲哀愁和寂寞之感。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通過描繪景物和表達情感,展現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青山、竹籬和澗水等自然景物的描繪,營造出清幽寧靜的氛圍,與人間無路訪安危的描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詩人坐在石頭上,與朋友共同扶筇,彼此相伴,表達了對友情和情感交流的珍視。澗水悲鳴無歇時的描寫,通過自然聲音的渲染,進一步突顯了人生的無常和離散。整首詩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沉浮和人情冷暖的思索,引發讀者對于生命的反思。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情感的描繪,展現了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和對友情的珍視,同時也引發了對于命運無常以及生命的反思。它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和深沉的意境,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扶筇共坐槎牙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uò jiàn biān shí shàng
坐澗邊石上
sān miàn qīng shān yuán zhú lí, rén jiān wú lù fǎng ān wēi.
三面青山園竹籬,人間無路訪安危。
fú qióng gòng zuò chá yá shí, jiàn shuǐ bēi míng wú xiē shí.
扶筇共坐槎牙石,澗水悲鳴無歇時。
“扶筇共坐槎牙石”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